清初,有个文人看到一个乞丐,力大无穷,便给对方20两银子,让其去参军。多年后,乞丐找到文人后,将富商锁进了房中。 这天,查伊璜披着貂裘大衣出门时,路过城隍庙,发现角落里缩着个乞丐。那乞丐破棉袄里塞着干草,正徒手掰着冻硬的馒头,指节发力时竟能听见骨头摩擦的脆响,这奇特的景象让查伊璜停下了脚步。 查伊璜走近了才发现,这乞丐约莫二十出头,虽面黄肌瘦却身形魁梧,冻裂的手掌比常人宽出一半。更令人称奇的是,他竟将庙里用来镇门的石狮子挪到了避风处当靠背。那石狮子少说也有三百斤重,寻常壮汉三人合力都未必挪动,这乞丐却像搬板凳似的轻松。 查伊璜心中一动,叫住正要驱赶乞丐的家丁:“且慢,这人有些不同寻常。” 查伊璜让管家取来热粥和肉包,看着乞丐狼吞虎咽的模样笑道:“看你这身力气,窝在庙里讨饭实在可惜。” 乞丐咽下最后一口食物,抹了把嘴拱手道:“小人吴六奇,祖籍潮州。家乡遭了灾才流落至此,并非不愿劳作,只是没人肯信我这力气有用。” 查伊璜见他谈吐虽糙却不卑不亢,越发觉得是个人才,当即从钱袋里摸出二十两银子:“如今朝廷征兵戍边,正是你施展本事的机会。这银子你拿去做盘缠,投军去吧。” 吴六奇捧着沉甸甸的银子愣住了,长这么大从未有人如此待他。他 “噗通” 一声跪倒在地,磕了三个响头:“查老爷今日之恩,吴六奇此生必报!” 吴六奇带着银子一路南下,投到清军靖南王耿精忠麾下。他天生神力,又习得一身好武艺,因此从普通士卒到百夫长,再到千总、参将,短短五年间便成了军中炙手可热的人物。 到了康熙初年,吴六奇已官至广东提督,手握数万大军。 每当夜深人静,吴六奇总会想起绍兴城那个风雪交加的清晨,想起查伊璜递来的那碗热粥和沉甸甸的银子。 吴六奇多次派人寻访查家下落,却因战乱频繁始终没有音讯。直到康熙三年春暖花开,才有绍兴商人带来消息:查伊璜因牵涉文字狱,家产被抄,如今隐居在城外竹林深处。 吴六奇闻讯当即放下军务,带着亲兵快马加鞭赶往绍兴。当他一身戎装出现在竹林小屋前时,正在扫地的查伊璜愣住了。 眼前这位威风凛凛的将军,与当年那个破衣烂衫的乞丐判若两人,却依稀能看出几分相似的轮廓。 吴六奇兴奋的说:“查老爷,还记得当年城隍庙前的吴六奇吗?” 查伊璜说:“将军如今显贵,怎还记挂着旧事?” 两人进屋叙旧,查伊璜才吐露实情:去年因友人诗集的内容,受牵连入狱半年,放出来后,因家产被抄没,导致家道中落。 吴六奇听罢默然良久,突然起身道:“稍等容我安排些事。” 说罢,吴六奇便让亲兵将查伊璜的小屋团团围住,自己则带着人进城去了。查伊璜正纳闷时,几个亲兵竟将他 “请” 进内屋,还反锁了房门。 门外传来亲兵的声音:“将军吩咐,请老爷在此安心歇息,三日后自会放您出去。” 查伊璜又气又笑,这哪是报恩,分明是软禁。他不知道的是,此刻的吴六奇正在绍兴城里掀起一场风暴。 将军府衙内,吴六奇将当年查办查伊璜的地方官悉数传唤到庭。那些官员见提督大人亲自督办此案,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将责任推给上级。 吴六奇也不与他们纠缠,直接下令抄没这些人的家产,又让人将查家被抄的田宅、典籍一一追回。他还从军中调拨五百两黄金,悄悄送到查家旧宅修缮房屋,添置奴仆。 三日后房门打开时,查伊璜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原本破旧的小屋已修葺一新,院里摆满了名贵花木,几个仆妇正忙着洒扫庭院。 亲兵递上一张清单,上面罗列着归还的家产和田地,末尾还有一箱沉甸甸的黄金。吴六奇笑着解释:“老爷莫怪,若事先告知,您定然不肯受我报答。只好出此下策,先斩后奏了。” 查伊璜这才明白,所谓的 “软禁” 原来是为了给他一个惊喜。他看着眼前这位将军,想起当年那个寒风中的乞丐,眼眶不禁湿润了。 此后数月,吴六奇留在绍兴陪伴查伊璜,两人时常泛舟镜湖,开怀畅谈。 当地百姓听说这段奇遇,都啧啧称奇,说查伊璜有识人之明,吴六奇有感恩之心,正是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的最好写照。 一年后,吴六奇突发恶疾,暴死于军营,消息传来,查伊璜唏嘘不已。 这段始于二十两银子的传奇,见证了乱世中的知己情谊,更留下了 “识人于微末,报恩于显贵” 的佳话。#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清初,有个文人看到一个乞丐,力大无穷,便给对方20两银子,让其去参军。多年后,乞
国际大碗说
2025-08-09 13:29:59
0
阅读:95
武寒旭
修仙之路,强者为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