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今年第一个倒下的是乌克兰,没想到是瑞士,经此一役,瑞士金融业已经完蛋了。瑞银还在撑着,但大势已去。 瑞士信贷,一家有着167年历史的老牌银行。它可是全球第五大财团,瑞士第二大银行,2022年还进了《财富》世界500强。 可就在2023年3月15日晚,它的股价开盘就暴跌近30%,创了历史新低,收盘时还跌了13.94%,跌得让人心慌。 这时时,瑞士政府拍着胸脯说“绝不会让金融体系出问题”。转头就逼着瑞银以跳楼价收购同行,为了促成这笔交易,甚至临时修改法律,绕过股东投票程序。 市场当时就炸了锅——连百年老店的规则都能说改就改,谁还敢信瑞士的金融承诺? 瑞士金融业的根基,从来都扎在“中立”和“保密”两块石板上。二战时没被战火波及,冷战期成了东西方资本的避风港,靠的就是这两条铁律。但这次收购彻底撕开了口子。 为了安抚市场,瑞士央行掏出上千亿瑞郎救场,却越救越慌。有客户发现,自己存在瑞信的加密资产突然被冻结,理由是“系统整合需要”,这种操作直接把“保密”二字踩在了脚下。 国际资本跑得比谁都快。中东的石油富豪们最先动手,把存在瑞士私人银行的资金转去了新加坡和迪拜。 欧洲的家族企业也不傻,纷纷将离岸账户迁回伦敦或香港。某国际评级机构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从瑞士流出的资金规模,创下了该国央行成立以来的单季纪录。这些钱一走,瑞士金融业的命脉就断了大半。 眼看情况不对,瑞士央行出手了。瑞士国家银行和金融监管局发声明说,瑞信满足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和流动性要求,必要时会给它提供资金支持。 随后瑞信宣布,要向瑞士央行借款最多500亿瑞郎,还计划收购一些美元和欧元计价的债务证券。 可瑞信董事长莱曼在外面还嘴硬,说不考虑政府援助,强调银行资本充足。但市场根本不信,股价跌成这样,客户也在悄悄撤资,信任一旦没了,再想挽回就难了。 更尴尬的是,曾经引以为傲的“中立国”标签也在褪色。俄乌冲突时,瑞士跟着欧盟冻结俄罗斯资产,已经让不少国家起了疑心。 这次为了保金融体系修改规则,直接让“中立”成了笑话。 当“保密”不再绝对,“中立”可以摇摆,瑞士金融业就失去了最核心的竞争力。
本以为今年第一个倒下的是乌克兰,没想到是瑞士,经此一役,瑞士金融业已经完蛋了。瑞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08-09 11:26:10
0
阅读:1571
用户10xxx38
一场俄乌战争让妖魔鬼怪都现出了原形,虚伪。这种自砸招牌的事瑞士人干得很内行。
用户10xxx72
中国的海南岛完全可以打造成世界金融中心
用户53xxx75
用国家的钱和资源击狙国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