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性格倔强的老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知青之父”赵凡。赵凡曾带领工作组到北大荒考察,

柴扉半掩幽梦 2025-08-08 18:47:37

这位性格倔强的老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知青之父”赵凡。赵凡曾带领工作组到北大荒考察,坚持与知青同吃同住。某次食堂为迎接领导准备了白面馒头,他却当场要求换成知青日常吃的玉米面窝头和咸菜,并说:“不尝咸菜,怎么知道他们的苦?” 赵凡原名赵有成,1916年2月21日出生在山东济南一个普通家庭。从小接受教育,长大后投身社会活动。1937年,他加入彭雪枫领导的八路军学兵队,从事军事训练和宣传工作。那时候,他主要负责发放传单,组织青年参军。1945年8月,他被派往北平开展地下联络任务,负责传递情报,保持与组织的联系。1949年6月起,他担任北京市委秘书长,协调城市行政事务。后来逐步升任副市长、市委常委、市委书记处书记等职位,参与规划首都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道路修建和供水系统改进。 1978年3月,他出任国家农林部副部长、国家农垦总局局长,同时兼任国务院知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在这些岗位上,他负责知青安置和农场管理事务,推动多项政策调整。他的工作风格务实,常深入基层调研,关注青年群体实际困难。知青们尊称他为“知青之父”,因为他在结束上山下乡运动中发挥关键作用。赵凡一生坚持原则,家庭成员严格遵守规定,他的儿子在河北农村劳动直到1976年,没有特殊待遇。直到退休,他仍关注农业发展。2010年4月14日,他在北京市友谊医院因病离世,享年94岁,许多人表达哀思,纪念他的贡献。 赵凡的早期经历让他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这在后来工作中体现明显。他在军队时期就学会了适应艰苦环境,宣传工作让他接触各种人群。进入北京市委后,他处理过不少民生问题,比如保障市场供应,确保居民生活稳定。这些积累让他在农林部任职时,更注重实际问题解决。他推动农场改革,改善知青生产条件,避免脱离群众的作风。赵凡还参与过多项农业政策制定,比如推广新技术,提高产量。他的原则性强,从不搞特殊化,这点在知青政策调整中特别突出。 许多知青后来回忆,他的调研直接影响了返城政策的出台。赵凡的家庭教育也严谨,儿子在农村坚持劳动,就是例子。这让他在工作中更有说服力,避免了干部子女的特权问题。整体看,他的职业生涯从革命时期到改革开放,跨越几十年,始终保持初心。赵凡的贡献不只限于知青领域,还涉及城市管理和农业现代化。许多资料显示,他是那个时代典型干部,务实低调,不求名利。离世后,各地知青组织自发纪念,证明他的影响深远。 赵凡带领工作组到北大荒考察,坚持与知青同吃同住。这次考察中,食堂准备白面馒头迎接领导,他要求换成玉米面窝头和咸菜。这一举动让知青印象深刻,后来成为当地知青口中的“咸菜精神”。工作组成员分散到不同宿舍,与知青挤通铺过夜。赵凡询问他们的日常生活,帮助生炉子取暖。食堂换上窝头和咸菜后,他带头吃下。知青们围拢观看,这一举动迅速传开,激励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坚持。

0 阅读:35
柴扉半掩幽梦

柴扉半掩幽梦

柴扉半掩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