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我国正处在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关键时期,有美国人毫不掩饰地说:“我们能

代天谈历史 2025-08-08 13:26:10

1963年,我国正处在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关键时期,有美国人毫不掩饰地说:“我们能够合作来阻止中国获得核能力。” 朱光亚1924年出生在湖北宜昌,因为抗日战争原因,全家搬到四川,他在那儿读完高中,对物理特别上心。1941年考上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第二年转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继续学物理,1945年毕业留校当助教。1946年去美国密歇根大学读研究生,三年后拿物理学博士,研究金-198和铪-181衰变模式,用beta射线谱仪和巧合测量做实验。1950年春天,他回国,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教书,主讲原子核物理课。1956年,国家启动原子能事业,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看中他的专业,推荐他加入核武器研制团队,那时他32岁,很快就成技术骨干,负责基础研究。项目刚起步,没实验室,他们用芦苇扎墙、黄泥加固、黑油毡盖顶,把工棚改成实验室。尽管条件差,辐射风险大,他每天查设备,确保数据准。1959年,数万人跟着去青海金银滩建基地,那地方荒凉,只有风沙霜雪和狼,大家挖地基、安设备,从没停工。 朱光亚调到核武器研究所当副所长,抓科研生产,重点管核物理方面。他参与写中国核武器发展纲领性文件,包括原子弹装置科研、设计、制造与试验计划纲要,列出关键问题和技术路线。1963年,中国原子弹研制到紧要关头,美苏英签《关于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禁止核武器试验的条约》,名义上防污染,实际想限制中国核发展。美国官员公开说通过合作阻挡中国获核能力,苏联也中断援助,供应链出问题。朱光亚作为技术副所长,分析条约影响,召集团队讨论,指出三国已做大量试验,积累数据,现在禁别人跟进,就是维持垄断。他起草报告《停止核试验是一个大骗局》,列出三国试验历史和意图,附表格比各国核差距。报告建议中国坚持试验,加速研制,同时开发地下核试验技术避条约限制。他把文件递交上级,领导批准后,他组织分组攻关,一组管材料提纯,一组模拟地下环境,几个月内克材料短缺,完善炸药透镜设计。 国际压力大,美国情报盯中国活动,苏联完全停援助,但中国团队没停。朱光亚协调资源,优先铀浓缩设备,开发地下方法,挖深井、安传感器,确保辐射屏蔽。1963年底,他汇总进展,调整策略,自制部件测试原型。进入1964年,推动测试准备,综合演练,排查故障,完善安全。条约签后,美国想破坏中国设施,但没苏联配合,中国项目继续推进。朱光亚强调数据精确,每试验后审日志,迭代改进。团队齐心,装配装置,条约虽影响,中国转地下路径,技术初步成型。 1963年,中国核项目面对条约封锁,朱光亚领导下,团队加班攻关,模拟爆炸序列,调整参数。材料精炼完成,监督装填,调试仪器。国际监视强,他强化保密。团队轮班讨论,成熟监测网,安装探测器。装置就位,最终检验,整个过程推动项目避延误。美苏英条约本质针对新兴国家,中国独立应对,没上当。朱光亚报告落实,核研制稳步向前,避免被动。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标志打破垄断。那晚朱光亚喝多,醉倒营地,回忆过往。两年八个月后,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爆炸,中国成全球研制最快核大国。此后,朱光亚领导多项试验,两次遇险,一次反应堆故障,他调节冷却化解;一次辐射泄漏,关闭阀门避扩散。他一生专注核领域。1994年,任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1年2月26日逝世,享年86岁,他的努力巩固国防。

0 阅读:17
代天谈历史

代天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