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太有种了!”4月15日,北京,一男子贷款70万买了一辆155万的迈巴

韫晓生 2025-08-07 11:16:49

[中国赞]“太有种了!”4月15日,北京,一男子贷款70万买了一辆155万的迈巴赫s480跑滴滴,一个月除去14000多元的车贷,以及杂七杂八的开销外,还能剩余将近1万元的收入,男子直言每天睡到自然醒,30岁的年纪开着迈巴赫很享受!网友:“真有人约这种车吗?”(281赞,54评)   (信源:海峡网——男子花155万买迈巴赫S480跑滴滴:接单看重质量而非单量)   最近,北京一位小伙贷款155万买了辆迈巴赫,专门用来跑网约车。这桩买卖,初听起来像个笑话,可谁知,这背后藏着一个比车本身更值得玩味的故事,也折射出当下社会复杂的焦虑和另辟蹊径的财富游戏。   这位34岁的袁先生,在北京开网约车已有多年。而他自己则咬牙买下了一辆顶配的豪车迈巴赫,而这也让他背上了沉重的车贷。但和我们想的不一样,与平常印象中网约车司机披星戴月、疲于奔命的形象不同,他在视频里云淡风轻地表示,自己“每天都睡到自然醒”。   他说,他接的单和平常的单子不一样,他接的是高端单。而这的收入则是不可想象的,有时一单可能就和普通司机跑一个月差不多。这种轻松“躺赚”的姿态,瞬间刺痛了无数在格子间里苦苦挣扎的上班族。   不过,要是真拿起计算器细算,这笔账其实根本不成立。仅月供和每月约3000元的油费就已是沉重负担,更别提近4万元的年保险、4S店动辄5000元起的保养费,以及豪车那惊人的折旧速度——一年折掉几十万是常事。   即便按他每月4万元的流水计算,单论开车的收入,这门生意也注定是血本无归。那他图什么呢?玄机恰恰就在这里。   因为他并没有将眼光放在跑滴滴上,而是要借这个平台拍视频,用这种特殊的方法让自己涨粉,用流量赚钱。   这辆迈巴赫,与其说是交通工具,不如说是一台顶级的流量生产机器。视频里反复出现的星空顶、柏林之声音响、后排按摩座椅,每一个细节都精准地迎合了大众对奢侈生活的好奇与向往。   果然,短短数月,他就跻身汽车博主前列。而他靠接广告的钱就能够支持他的月供了。到这里,大家才恍然大悟:这哪里是赔钱跑车,这分明是用155万投资了一台会自己印钞的“流量机器”。   这股风潮甚至蔓延到了线下,事件发酵后,租车平台上迈巴赫的短租订单量激增了近五倍,租客备注几乎清一色都是“用于拍摄短视频”。流量时代的焦虑与渴望,可见一斑。   故事还有更深一层。袁先生称,开这辆车最大价值不在于几百上千的运费,而在于它敲开的一扇门。其服务范围覆盖高净值人群出没地,如国贸顶级酒店、首都机场 VIP 通道、私人宴会与高尔夫球场。   他提供的不再是简单驾驶服务,而是提供各种增值项目,成功完成从“拼时间”到“拼价值”的赛道切换。   这辆迈巴赫成了进入高端圈层的移动名片。有乘客花6800元包车载其去崇礼滑雪,还称在后排签下百万合同,钱花得值,印证了袁先生的商业逻辑。   这催生了网络评论“开迈巴赫拉活不丢人,丢人的是开迈巴赫还要拉活”,撕开了中产阶级对身份认同的纠结,以及对阶层滑落的深层恐惧。   当然,这场看似剑走偏锋的豪赌并非全无风险。首先是高杠杆运营下的财务脆弱性,一旦订单下滑或广告市场遇冷,他可能迅速陷入困境。   其次是市场跟风的挤压,已经有人模仿他购入二手宾利,却因模式无法复制而月亏8万,这证明了成功并非偶然。此外,政策风险也像一把悬顶之剑,随时可能落下。   袁先生的玩法,其实很难被简单复制。它建立在多年行业经验、50万的启动资金、精准的客群洞察和强大的个人IP打造能力之上。   他的故事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样本:真正的破局,或许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你是否敢于用差异化的思维,将看似负债的资产,转化为能持续创造价值的生产资料,以此来对抗这个内卷的时代。   所以,这种表面亏钱、实际赚钱的“豪车创业”,究竟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商业范式,还是一个无法复制的幸存者偏差?答案,或许就藏在下一个敢于打破规则的人身上。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