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千里智驾整合吉利3000人团队,意味着什么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爆料,吉利控股集团近日进行了一次重大的内部重组,将极氪智驾团队、吉利研究院智驾团队以及旷视旗下迈驰智行团队整合并入重庆千里智驾科技有限公司,涉及近3000人的团队规模,旨在打造吉利唯一的智驾核心力量。
整合事件的背景与细节吉利控股集团的智驾业务整合源于行业竞争加剧和内部“赛马”机制的演进。
早在今年3月,吉利便与迈驰智行、路特斯等伙伴共同投资设立重庆千里智驾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高达48亿元,旨在加速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与商业化落地。
千里科技的前身是成立于1997年的力帆科技,原以摩托车制造起家,后因债务问题于2020年进入司法重整。2021年,吉利入股并引入重庆两江新区资本,更名为力帆科技;2022年,双方共同成立睿蓝汽车,接入吉利的B端定制车业务。
这一背景为吉利的整合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根据知情人士透露,上周五吉利面向高级别员工召开誓师大会,千里科技CEO印奇、联席总裁王军、吉利汽车CEO淦家阅以及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陈奇等高层出席,会议历时3小时,明确提出吉利未来只有一个智驾团队——重庆千里智驾。
整合范围包括:极氪约1500人的智驾团队(ZID)、吉利研究院近1000人的智驾团队,以及迈驰智行的500人团队,总规模接近3000人。
Smart智驾团队的约100人可选择转岗,而莲花品牌暂不纳入整合。员工工作地点和薪资待遇保持不变,极氪团队于7月30日全员大会后直接签约千里科技,无需面试。
这一整合并非突发之举,而是吉利“AI+车”战略转型的一部分。今年3月,吉利发布了“千里浩瀚”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覆盖15万至50万元级市场,融合了AI大模型与数字底盘技术,实现全球首创的无人漂移等功能。
此外,千里智驾还引入了RLM大模型,旨在构建智驾系统的下一代通路。
合资模式下,吉利注入14项智驾研发技术的所有权或共享权,迈驰贡献车BU业务及资产,路特斯提供3项技术使用权,旨在化解内部掣肘,加速技术落地。
这一团队整合对吉利智驾业务的意义深远
首先体现在资源优化和效率提升上。吉利内部原本存在多支智驾团队的“赛马”机制,虽然激发了创新,但也导致资源分散和重复建设。通过统一到重庆千里智驾,吉利能够整合极氪在纯电平台上的智驾经验、吉利研究院的算法积累,以及迈驰智行的AI硬件和数据处理能力,形成协同效应。
这不仅避免了内部竞争的“掣肘”,还通过规模效应降低研发成本,推动技术标准化。其次,在竞争优势上,整合后的3000人团队将成为国内智驾领域的“巨无霸”,依托吉利的整车制造、智算平台和卫星网络基建,以及阶跃星辰的大模型技术,千里智驾有望成为智驾时代的“博世”——即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全球供应商。
例如,千里智驾已完成多项关键动作,如设立15亿产业基金加速布局,并与伙伴合作开发AI硬件和软件服务。
这将提升吉利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覆盖率,尤其在高阶智驾系统上与特斯拉等国际巨头竞争,技术源头同源但更注重本土化应用。
最后,从长远看,这一整合强化了吉利的创新领导力。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在重庆汽车论坛上强调,行业产能过剩需通过技术创新化解,而智驾整合正是响应这一号召。
它将推动吉利从“车+AI”向“AI+车”转型,开发智能汽车机器人、飞行汽车等新质生产力,巩固其在全球汽车创新中的地位。
而重庆作为西部汽车重镇,这一整合对当地经济的赋能同样显著。首先,它强化了重庆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地位。重庆计划到2027年建成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实现年产量超1500万辆。
千里智驾的设立和团队迁入,将吸引更多人才和技术资源,带动产业链升级。近期,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在重庆挂牌,成为首家一级央企总部,进一步注入动能。
其次,在人才和创新生态上,3000人规模的智驾团队将为重庆注入高素质人才,推动本地AI和汽车融合发展。重庆已举办“中国汽车重庆论坛”等活动,汇聚行业领袖讨论智驾未来。
这不仅提升了重庆的科技吸引力,还通过合资基金和研发投资刺激经济增长,预计将为西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此外,整合体现了重庆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作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重庆正从传统制造向AI驱动转型,吉利的举动将放大这一效应,助力西部地区在全球汽车价值链中占据更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