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用血换来的实战经验,我军都已经吸取了教训!我军第一次大量装备半自动霰弹枪!从我军空降兵演习图片可以看到,伞兵步兵小组已经装备了09式半自动霰弹枪。好像是给冲锋枪手准备的。 从公开的军事演习画面可以看到,我军空降兵部队在近年的战术演练中,步兵小组普遍配备了09式18.4毫米半自动霰弹枪。这种此前主要装备特种部队和武警单位的近战武器,如今出现在常规作战单位中,反映出我军对近距离作战需求的重新评估。 09式霰弹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全枪仅重3.5千克,有效射程可达100米,其发射的钨合金弹丸在50米内可形成密集杀伤区域,特别适合城市巷战、空降突击等复杂环境。这种武器的战术定位,与俄军在马里乌波尔、巴赫穆特等城市攻坚战中广泛使用霰弹枪的经验高度契合。 俄军在俄乌冲突中发现,传统突击步枪在狭窄空间内的火力覆盖能力有限,而霰弹枪的散射特性能够有效压制拐角、建筑物入口等关键节点。例如在巴赫穆特的地下隧道网络中,俄军士兵使用霰弹枪对伏击点进行“盲射”,通过弹丸的扩散效应清除隐蔽目标。 这种战术思维被我军吸收后,09式霰弹枪开始出现在空降兵的标准装备清单中。空降部队作为快速反应力量,经常需要在缺乏重型支援的情况下进行独立作战,霰弹枪的近距离压制能力能够有效弥补突击步枪在复杂地形中的不足。 更值得关注的是,09式霰弹枪的战术应用场景正在从单纯的近距离杀伤向多元化方向拓展。近年来,我军在反无人机训练中引入了霰弹枪的拦截战术。 央视军事频道的报道显示,在模拟对抗中,士兵使用09式霰弹枪对低空飞行的FPV穿越机进行拦截,利用霰弹的散射弹幕形成“面防御”,有效提升了对小型无人机的命中概率。 这种战术灵感直接来源于俄乌战场的实战经验——俄军士兵在战壕中使用霰弹枪击落携带炸药的无人机,虽然存在射程和精度的局限,但在特定场景下仍能发挥应急防御作用。 从装备发展历程来看,09式霰弹枪的大规模列装标志着我军对近战武器体系的系统性升级。在此之前,我军主要依赖97式泵动霰弹枪,其手动装填的设计在高强度战斗中射速受限。 而09式的半自动射击能力,配合5发容量的管状弹仓,能够在短时间内持续输出火力。这种性能提升不仅体现在硬件层面,更反映出战术理念的革新。例如在空降突击中,冲锋枪手配备霰弹枪后,可在着陆初期迅速建立火力优势,为后续作战单元开辟安全通道。 战术编组的调整同样值得关注。在最新的装甲步兵班编制中,09式霰弹枪被纳入基础装备序列,通常由班长或指定成员携带。这种配置在城市反恐演练中尤为常见:当需要突破加固门限时,霰弹枪可装填专用破门弹瞬间破坏锁具,而后续的杀伤弹则能在进入室内后形成压制火力。这种“破门-突击”的战术流程,与俄军在顿巴斯地区的城市战经验高度相似,体现了我军对复杂环境下多任务作战能力的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09式霰弹枪的列装并非简单的武器替换,而是战术体系重构的一部分。在反无人机作战中,我军将霰弹枪与电磁干扰枪、防护网等装备结合,形成多层次防御体系。 从技术层面看,09式霰弹枪的设计充分考虑了现代战场需求。其伸缩式枪托可适应不同身高士兵的使用习惯,机匣顶部的通用导轨允许加装光学瞄准镜和战术灯,夜间作战能力显著提升。 此外,该枪采用的枪管镀铬工艺和防腐蚀涂层,使其在潮湿、沙尘等恶劣环境下仍能保持可靠性,这对于经常执行跨区域任务的空降兵和山地部队尤为重要。 在战术理念上,09式霰弹枪的普及反映出我军对“非对称作战”的深刻理解。面对可能出现的城市战场景,单兵武器的多用途性成为关键。 09式不仅能发射杀伤弹,还可使用非致命弹药执行驱散任务,这种灵活性在反恐维稳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俄军在车臣战争中曾因缺乏类似武器导致平民伤亡争议,而我军通过弹药体系的优化,有效平衡了作战效能与战术弹性。 需要强调的是,我军对俄军经验的吸收并非简单模仿,而是基于自身战略需求的创造性转化。例如在反无人机领域,俄军更多依赖“土法”防御,而我军则将09式霰弹枪与专业电子对抗设备结合,形成了从探测、干扰到硬杀伤的完整链路。这种“传统武器+信息化手段”的组合,体现了我军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路径。 从军事现代化的全局视角看,09式霰弹枪的列装是我军装备体系向精细化、专业化发展的缩影。在过去,霰弹枪常被视为“辅助武器”,而如今其战术地位的提升,标志着我军对近距离作战价值的重新认知。 这种转变与俄军在冲突中暴露的火力空白形成呼应——当无人机、简易爆炸装置等非传统威胁成为战场常态时,轻量化、多功能的单兵武器显得尤为重要。
俄军用血换来的实战经验,我军都已经吸取了教训!我军第一次大量装备半自动霰弹枪!从
天天纪闻
2025-08-04 15:15:45
0
阅读: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