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是气机失调,气畅了,肠安了就好了 人体的消化系统本应如精密的仪器般有序运转,食物的消化、吸收与排泄都有其自然的节奏和规律。然而,当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干扰了这一正常秩序,导致气机失调,就可能引发肠道的病变,肠息肉便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肠息肉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涉及人体的脏腑、气血、气机等多个层面,常见的有以下两方面: 1、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脾胃乃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若长期饮食不规律,过食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或暴饮暴食,就会损伤脾胃功能。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聚而生痰,痰湿阻滞气机,气血运行不畅,痰瘀互结于肠道,久而久之便形成息肉。 2、情志失调,肝郁气滞: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长期处于抑郁、愤怒、焦虑等不良情绪中,肝脏的疏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导致气机不畅。肝郁气滞,横逆犯脾,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进一步加重痰湿内生。同时,气滞血瘀,瘀血与痰湿相互搏结,沉积于肠道,也可引发肠息肉。 案例 患者主诉 曾有一位 52 岁的患者,因长期应酬不断,饮食无度,且工作压力巨大,情绪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近一年来,他时常感到腹部隐痛不适,尤其是进食后症状加重,还伴有大便次数增多、便溏不成形等情况。起初他并未重视,以为只是普通的肠胃不适,自行服用了一些肠胃药,但症状并未得到缓解。后来,在家人的一再劝说下,他前往医院进行了肠镜检查,结果被诊断为肠息肉。 初诊情况 初诊时,我仔细观察他的面色,发现面色晦暗,缺乏光泽,神情略显疲惫。舌诊显示,舌质暗红,有瘀斑,舌苔厚腻;脉象弦滑。综合望闻问切的结果,结合中医理论,我判断该患者属于肝郁脾虚、痰瘀互结之证。长期的饮食不节和情志失调,损伤了脾胃功能,导致肝郁气滞,痰湿内生,痰瘀互结于肠道,从而引发了肠息肉。 治疗方案 针对该患者的病情,我为他制定了以疏肝健脾、化痰祛瘀、散结消瘕为主要原则的治疗方案。选用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进行治疗。 方中柴胡、白芍、当归疏肝养血,条达肝气;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陈皮、半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浙贝母、牡蛎软坚散结,消瘕化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化痰祛瘀、散结消瘕之效。 治疗过程与效果 患者服用 21 剂中药后,通过线上复诊告知我,腹部隐痛的症状明显减轻,大便次数也趋于正常,便溏的情况有所改善。我仔细观察他的面色,发现比初诊时稍有红润,舌象和脉象也有了一定的变化,舌质颜色转淡,瘀斑减少,舌苔变薄。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我对药方进行了适当调整,继续让他服用。经过不到三个月的治疗,患者再次前往医院进行肠镜检查,结果显示肠息肉已基本消失。他的身体状况也得到了极大改善,精神饱满,面色红润,生活也恢复了正常。 肠息肉并非小问题,它就像肠道里的“定时炸弹”,不仅会引起腹部疼痛、大便异常等不适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存在恶变的风险,不容忽视。通过调和脏腑、气血和气机,中医在治疗肠息肉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无数临床案例也证明了可以有效改善和治愈肠息肉,让肠道恢复健康。
阳气不足,大便就不通?中医一招,温阳暖脾胃,通肠通五脏!“每天早上蹲厕所都是一场
【1评论】【8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