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这年龄了还要啥上进心?”湖北荆州,今年6月,93岁大爷到法院起诉与85岁老伴

小霜伴读 2025-08-03 16:18:15

“都这年龄了还要啥上进心?”湖北荆州,今年6月,93岁大爷到法院起诉与85岁老伴离婚,称其没有上进心和家庭责任感。据悉,二人是半路夫妻,在十六年前结为夫妇,现如今却相看两厌,经过法院调解二人离婚,大爷自愿补偿前妻10000元。 “93岁起诉离婚?这老头疯了吧!"2025年6月,湖北荆州江陵法院的立案大厅里,工作人员反复核对着眼前老人的身份证件—— 出生于1932年的蔡大爷,正执意要起诉85岁的妻子姚婆婆离婚。更让人瞠目的是,起诉理由一栏赫然写着:"被告缺乏上进心和家庭责任感"。 蔡大爷拄着拐杖的手青筋凸起,他至今记得2009年那个秋日。刚经历丧偶之痛的两个老人,在社区红娘介绍下相识三个月就领了证。 婚宴上子女们举杯祝福时,谁都没料到这场"搭伙过日子"的婚姻,会在十六年后以如此方式收场。 “她连我每天吃的降压药都记不住。"老人从皱巴巴的塑料袋里掏出半板被剪得整整齐齐的药片,"医生说要吃半片,她总是给我一整片。" 这些积攒的怨气里,还有2023年春节拍摄的视频:一桌冷掉的年夜饭前,姚婆婆正专注地刷着短视频,对独自贴春联的老伴不闻不问。 但姚婆婆的说法截然不同。调解室里,她掏出一沓泛黄的病历本:"他糖尿病要打胰岛素,十六年来哪次不是我给打的?" 最上面一本记录显示,就在分居前的2022年5月,她还陪老伴做过白内障手术。 社区网格员小周向记者透露,这对老夫妻的纠纷早有端倪:"蔡老喜欢早起晨练,姚婆婆要睡到自然醒;一个顿顿要喝汤,一个嫌麻烦总煮面条。" 看似鸡毛蒜皮的矛盾,在3000多个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不断发酵。 这场"世纪离婚"折射出的,是中国老年再婚市场的残酷现实。许多老年人把再婚当作'生活保姆招聘',却忽略了情感需求。 蔡大爷在调解时那句"就想找个知冷知热的人",恰恰暴露了这个群体对陪伴质量的执着追求。 更值得玩味的是财产分割。蔡大爷主动提出的1万元补偿金,在当地相当于普通退休人员五个月的养老金。 负责此案的法官透露,这已经是第三次调解的结果:"最初姚婆婆要求分割房产,但房子是蔡老婚前财产。" 而网友的调侃"要啥上进心"背后,藏着对老年生活的认知偏差。 有数据显示,85岁以上人群中有34%仍保持学习新技能的习惯。 蔡大爷的起诉书里就提到,他至今每天坚持读书看报,而老伴"除了刷手机什么都不学"。这种精神层面的落差,或许比生活琐事更致命。 就像社区老年大学校长说的:"现在的90后老人,和他们的父辈根本不是一代人。" 离婚调解书签字的那个下午,蔡大爷特意穿了件挺括的白衬衫。 当记者问及未来打算时,老人摸了摸胸前泛黄的校徽——那是他60年前大学毕业时发的。"我报名了老年大学的智能手机课。" 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总得学会用打车软件,以后去医院复查方便。" 而另一边的姚婆婆,已经被女儿接去武汉同住。小区保安老李说,最后一次见她时,老人抱着那盆养了十几年的君子兰,在单元门口站了很久。 小双点评:这场看似荒唐的离婚官司,或许从一开始就写好了结局。 当"少年夫妻老来伴"的传统观念遭遇越来越长寿的现实,当"搭伙过日子"遇上对精神共鸣的追求,越来越多的银发族正在重新定义晚年生活。 我们不该用年龄来评判婚姻该不该继续,而应该看这段关系是否还能滋养彼此的生命。 在人均寿命突破80岁的今天,或许我们都该思考:如果活到90岁,我们是否还有勇气,为想要的生活按下重启键?

0 阅读:68
小霜伴读

小霜伴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