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0终于被查,黄仁勋的产品在东大的销售额将要归零。 英伟达的H20芯片,这款曾经被市场视为“特供版”的AI算力解决方案,如今在中国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2025年7月31日,北京网信办的一纸约谈函,直接戳破了英伟达精心编织的商业神话,H20芯片被指存在“漏洞后门安全风险”,而这一指控并非空穴来风。 就在16天前,黄仁勋还在北京链博会上高调宣布H20恢复对华销售,甚至用中文调侃自己的普通话“比特朗普的推文更难懂”,试图用文化亲近感拉近与中国市场的关系。 然而,短短半个月后,剧情急转直下,技术拆解报告显示,H20芯片内置硬件级追踪定位系统,能精准上报设备的地理位置信息,甚至具备远程瘫痪的“死亡开关”功能。 更讽刺的是,这些特性并非偶然漏洞,而是与美国《芯片安全法案》的技术要求高度吻合,2025年5月,美国议员就曾公开呼吁“所有出口中国的芯片必须配备追踪模块”。 对英伟达来说,这次约谈无异于一场商业地震,中国是英伟达全球关键市场,2024年H20系列在华销售额高达120亿美元,一旦H20被全面禁用,英伟达不仅面临短期营收断崖,更可能彻底失去在中国AI基础设施领域的统治地位。 事实上,这种趋势已经显现,IDC数据显示,2025年国产AI芯片市占率已从两年前的14%飙升至34.6%,华为昇腾910B的性能已达H20的92%,而寒武纪的思元370甚至在金融风控场景中实现了更低的误判率。 而黄仁勋的“双面外交”策略正在失效,过去半年,他多次访华安抚客户,又飞赴华盛顿游说政客,试图在技术管制与商业利益间走钢丝。 2025年4月美国突然禁售H20时,他第一时间向中国承诺“加大研发投入”;7月解禁后,又立刻向特朗普政府表忠心,宣布投资5000亿美元建设美国AI工厂。 这种左右逢源的战术曾让英伟达市值冲破4万亿美元,但如今,当芯片安全问题被摆上台面,任何外交话术都显得苍白,没有哪个国家会容忍关键基础设施存在被远程操控的风险。 这场风波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当芯片成为地缘博弈的武器,跨国企业的生存空间正被急剧压缩。 欧盟已启动“可信芯片”认证,要求2026年起所有进口芯片通过“零后门”检测;中国则通过《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硬性规定2026年新建智算中心的国产芯片占比不得低于40%。 黄仁勋或许还能靠“特供版”芯片在部分市场续命,但全球技术阵营的割裂已不可逆转,未来的AI竞赛,注定是一场硬核技术的较量,而非商业斡旋的游戏。 对英伟达而言,失去中国市场或许只是开始,更严峻的挑战在于当各国都将“技术主权”视为核心利益时,那个靠一款GPU通吃全球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H20终于被查,黄仁勋的产品在东大的销售额将要归零。 英伟达的H20芯片
源源谈国际趣事
2025-08-02 17:17:2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