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53岁的太平军沃王张乐行因叛徒出卖被俘。僧格林沁却下令当他面先剐了他

佳佳怡 2025-08-02 00:35:12

1863年,53岁的太平军沃王张乐行因叛徒出卖被俘。僧格林沁却下令当他面先剐了他儿子和妻子。未曾想,刽子手将剐下来的肉塞到了张乐行的嘴里。 那一刻,张乐行的牙咬得咯咯响,血沫子从嘴角往外涌。他没喊疼,也没求饶,就直勾勾地盯着僧格林沁的马靴,喉结滚了半天,挤出一句带血的话:"老子的骨头,比你们这些奴才硬!" 谁能想到,这个被清军骂作"逆贼"的汉子,早年只是安徽亳州乡下一个种庄稼的。张乐行家里有几亩薄田,为人仗义,乡亲们谁家被地主欺负了,他总拎着锄头去理论。 30岁那年,官府苛捐杂税逼死了邻村一家三口,他连夜联络了十几个庄稼汉,扛着铁锹冲进县衙,把税吏捆了扔进河里。那时候他就说:"咱穷人不求别的,就求个能活下去的念想。" 后来捻军兴起,张乐行成了首领。他没读过兵法,却懂一个理:跟着他干的弟兄,不能饿肚子,不能白送命。每次打仗,他总把最险的位置留给自己,缴获的粮食先分给出征士兵的家眷。有次手下人抢了百姓的鸡,他二话不说绑了那人游营三天,还亲自带着鸡蛋上门赔罪。安徽、河南一带的百姓都说:"跟着沃王,有奔头。" 1855年,他和太平军联手,成了太平天国的沃王。清军打了他十几年,从没想过这股"捻匪"能成气候。僧格林沁率军围剿时,放话说"抓住张乐行,赏银万两"。可张乐行身边的亲兵,没一个动心的。直到1863年,他信任的义子李勤邦被清军收买,趁着他突围时引了路,才让他成了阶下囚。 被俘那天,张乐行的儿子张憙和妻子杜氏也被抓了。僧格林沁知道硬的吓不倒张乐行,就想用亲人的血摧垮他。剐刑开始时,杜氏哭着喊他的名字,张乐行闭着眼不看,可握着铁链的手,指节都嵌进了肉里。儿子张憙才16岁,疼得浑身抽搐,却扯着嗓子喊:"爹!咱没错!" 刽子手把肉往他嘴里塞时,他猛地偏头躲开,血溅在刽子手脸上。"你们杀得了人,灭不了咱穷人的念想!"他的声音越来越弱,却字字砸在围观者心上。旁边有个老卒是安徽人,当年受过张乐行的恩惠,忍不住抹泪,被清军头目一鞭子抽在脸上。 张乐行到死都没低头。他被剐了一百多刀,最后一口气时,眼睛还瞪着清军大营的方向。 后来有人说,僧格林沁这招太毒,失了人心。也有人说,张乐行傻,都成了阶下囚,何苦硬撑?可那些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弟兄不这么想。他死后,捻军余部继续抗清,每次冲锋前都喊一句:"为沃王报仇!"这股劲,撑了整整四年。 历史书上写他是"农民起义领袖",可在亳州乡下,老人们讲起他,总说"那是个能为咱穷人挡刀子的汉子"。酷刑能夺走人的性命,却拿不走刻在心里的骨气。你说,像张乐行这样的人,他拼了一辈子,到底图个啥?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9
佳佳怡

佳佳怡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