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1月13日下午,天津市佛教居士林内传出三声枪响,民国大军阀孙传芳中弹

史海一片舟 2025-08-02 00:14:01

1935年11月13日下午,天津市佛教居士林内传出三声枪响,民国大军阀孙传芳中弹身亡。刺客是一名美妇人,名叫施剑翘。 这个敢于刺杀孙传芳的施剑翘,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奇女子呢?她与孙传芳之间到底有何深仇大恨?故事得从第三次直奉战争说起。 1925年10-11月,奉系军阀与直系军阀为争夺江苏、安徽两省地盘,在上海、南京、徐州一带交战。孙传芳在英、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打败奉系军阀张作霖,控制了浙、闽、苏、皖、赣5省,自任五省联军总司令。 其中,在皖北固镇的一次战役中,孙传芳打败奉系军阀、山东督办张宗昌的部队,俘获了他的部下——山东军务帮办施从滨。得意忘形的孙传芳将施从滨斩首,并将其人头悬挂在蚌埠火车站,以示军威。 施从滨是施剑翘的叔父,也是她的养父。他对施剑翘尽心呵护,极尽疼爱,因而父女情深。 当施从滨的死讯传来,施剑翘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一首诗,立志为父报仇。这首诗的最后两句为:“痛亲谁识儿心苦,誓报父仇不顾身。” 在当时,对于一个弱女子而言,要想杀死如日中天的大军阀头子,无异于痴人说梦。因此,施剑翘将希望寄托于堂兄弟施中诚的身上。 施中诚自幼丧父,是由施从滨夫妇养育成人,并将其送往保定军官学校学习。背靠施从滨这棵大树,施中诚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当上了烟台警备司令。 当施剑翘向他提出帮她报仇时,施中诚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为他舍不得手中的权力和大好前程。 对于这只白眼狼,施剑翘感到无比的失望和痛心。随后,她写了一封信,与施中诚断绝兄妹关系。 几年之后,施剑翘认识了保定军校毕业的施靖公,时任山西军阀阎锡山的谍报股长。当施靖公得知施剑翘父仇未报时,义愤填膺地表示愿意为她报仇,虽死不辞。 施剑翘被感动了,最终以身相许。可是,结婚后的施靖公把以前的豪言壮语忘得一干二净,当施剑翘提醒他时,他总会以各种借口推脱。 苦于父仇久久未报,施剑翘再次赋诗明志:“一再牺牲为父仇,年年不报使人愁;痴心愿望求人助,结果仍须自出头。” 被渣男伤透了心的施剑翘,于1935年6月,毅然决然地带着孩子离开太原,回到天津娘家。从此之后,她不再将复仇的希望寄托于他人,决定自己动手。 复仇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绘画绣花,不能按部就班、轻松惬意。施剑翘专注搜集有关孙传芳的一切信息,事无巨细,全部整理在案。 1935年中秋节,施剑翘在天津法租界大光明影院门口认出了孙传芳的黑色轿车。电影散场后,她看到那位杀父仇人,戴着墨镜,趾高气昂地登上汽车,扬长而去。 这一次,她十分冷静,没有选择动手,因为现场的观众太多,如果一击未中,仇人逃生,自己就要身陷囹圄,一辈子也报不了仇的。 此后,施剑翘多次到法租界探查孙传芳豪宅四周情况,发现警卫森严,毫无下手的机会。为了接近孙传芳,施剑翘曾经化名去应聘孙家的佣人,结果未能如愿。 一日,施剑翘从报纸上看到孙传芳在居士林身披袈裟的照片,顿时计从心来。 1935年10月,施剑翘化名董慧,拜入居士林,当了一名居士。当居士自然是为了掩人耳目,真实目的当然是为了刺杀孙传芳。 施剑翘在居士林潜伏的日子,弄清了孙传芳的行踪规律,知道他每周三和周六必到居士林听经,于是她做出了刺杀的具体安排。她让弟弟把母亲接去南京,然后买来油印机,印制了《告国人书》等传单。 11月13日(周三)的天津,刮起了寒风,下起了小雨,街上行人稀落,冷冷清清。这天下午,施剑翘身着青色大衣,怀里揣着传单,腰上别着勃朗宁手枪,来到了居士林。 施剑翘本来是坐在靠后的位置,为了靠近孙传芳,她借口后面的炉火太热,便把座位移到了前面,距离孙传芳仅几步之遥。 当一众居士跟着富明法师吟诵《大佛顶首楞严经》时,孙传芳闭目盘坐在前排的蒲团上,口中念念有词。 施剑翘一看机不可失,悄悄从腰间取出手枪,小心翼翼地打开保险,对准孙传芳的左耳开了一枪,紧接着又向他的后脑和背后各开一枪。杀父仇人,就此殒命。 居士林里的众人吓得目瞪口呆,一个个面无人色。施剑翘大声喊道:“各位朋友不要害怕,我为父亲报仇,一人做事一人当,不会连累大家。” 随后,她掏出传单,散发给众人。传单背后有一首诗,其中两句为:“常到林中非拜佛,剑翘求死不求仙。 施剑翘大仇得报,并没有立即逃走,而是平静地等待警局来人。不多时,警察就将她带走了。 第二天,案件被移送到天津地方法院检查处,在审讯中,施剑翘对于刺杀一事供认不讳,详细交代了事情经过。念其事出有因,天津高等法院宣判施剑翘有期徒刑七年。 施剑翘一案,当时轰动全国,社会各界一致认为:施剑翘刺杀恶贯满盈的大军阀,其志可嘉,其情可悯。在多个社会团体、新闻媒体和冯玉祥将军的恳求下,施剑翘入狱不到一年,就被民国最高法院特赦,重获自由。 侠女施剑翘,真可谓巾帼不让须眉的典范。

0 阅读:40
史海一片舟

史海一片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