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胡琏进入11师后,官升营长,便娶了师参谋长的妹妹曾广瑜,谁知,曾广瑜把自己的堂妹曾广仙也介绍给了胡琏,一对姐妹花共同侍奉胡琏......
胡琏出生在陕西华县一个穷苦农民家,1907年那年,家里勉强过日子,父亲靠种地养家。他小时候没啥书读,14岁就娶了媳妇吴秀娃,两人都是穷人出身,日子过得紧巴巴。 吴秀娃帮着干农活,伺候公婆,胡琏想出去闯荡,就卖了她的嫁妆凑路费,让他南下广州考黄埔军校第四期。黄埔毕业后,胡琏参加北伐,从战士干到排长、连长、营长,逐步往上爬。 1930年代初,他调到第11师,表现不错,很快就升营长。抗日战争打响,他带兵打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石牌战役,指挥部队守阵地,获了青天白日勋章。 1940年代,他当上第18军军长、第12兵团司令,淮海战役中突围,渡江战役后撤到台湾。1949年任金门防卫司令官,打古宁头战役,1950年代参与八二三炮战,后来还当福建省主席、驻越南大使。 胡琏打仗胆大心细,蒋介石叫他福将,他一生军功不少,但也丢下不少家庭烂摊子。1977年他在台北心脏病发去世,70岁。 胡琏的婚姻从头就乱七八糟。他14岁娶吴秀娃,她支持他考黄埔,卖嫁妆凑钱,让他出去当兵。可胡琏发达后,觉得吴秀娃不识字,配不上自己,就离婚了,或者干脆不管她。 吴秀娃留在陕西老家,一个人过日子,穷苦病弱,最后贫病交加死了,胡琏都没回去看一眼。1932年,胡琏在11师升营长,师参谋长曾伯熹看中他,把妹妹曾广瑜介绍给他。 曾广瑜是江西赣州米商家的闺女,有文化,性格稳当,两人结婚后生了3个儿子1个女儿。曾家生意后来垮了,曾广瑜靠着胡琏过日子。 抗日期间,胡琏在前线打仗,曾广瑜在家带孩子,日子难熬。她觉得一个人扛不住,就把堂妹曾广仙介绍给胡琏。曾广仙年轻,嫁进来后生了4个女儿。 姐妹俩共侍一夫,曾广瑜管家内事,曾广仙帮着处理外头,曾广瑜地位高些,曾广仙当妾,两人基本相安无事。胡琏在外头忙军务,家里靠她们俩撑着。抗日胜利后,胡琏带她们去台湾,继续过日子。 胡琏抛弃吴秀娃这事,在老家传得不好听。她当初卖嫁妆帮他,他发达后一脚踢开,只顾着新媳妇。曾广瑜和曾广仙姐妹俩嫁他,表面上和气,实际也有些小摩擦。 比如一次胡琏得奖办宴会,曾广瑜丢了项链,怀疑曾广仙拿了,两人吵架,胡琏随便劝劝就完了。还有孩子生病时,两人对治病方法意见不同,曾广瑜要中药,曾广仙要西药,闹得挺僵。 这样的小事不少,说明共侍一夫不是那么容易。胡琏军旅生涯风光,但家庭上欠吴秀娃太多,她孤零零死去,他也没啥愧疚。 晚年胡琏在台湾,儿女成群,3子1女是曾广瑜的,4女是曾广仙的,一家子八个孩子。他当大使时,家庭稳定,姐妹俩陪着他。1977年胡琏死后,曾广瑜1995年去世,曾广仙后事不清楚。 胡琏这人,打仗是把好手,从黄埔起步,一路升到上将,指挥过不少大战役。北伐时他从基层干起,抗日时守石牌,挡住日军,蒋介石夸他猛如虎狡如狐。 淮海战役他突围成功,金门战役挫败解放军,古宁头打得硬气。八二三炮战他指挥防卫,保住金门。这些事让他在国民党那边名声大噪。 但家庭上,他对吴秀娃太绝情,她帮他起步,他却扔下不管。娶曾氏姐妹后,日子过得还行,姐妹俩分工明确,曾广瑜生儿子管家,曾广仙生女儿帮衬。 抗日时期,胡琏忙前线,她们后方维持,曾广瑜带孩子迁徙避战,曾广仙后来加入。胡琏纳妾这事,在军中传为佳话,但忽略了吴秀娃的苦。晚年他退休,享受儿孙满堂,但抛弃原配的污点抹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