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8名战斗英雄参加完表彰大会,在下火车时,却遭到200多名土匪的袭击

大胆的走走 2025-07-30 18:42:47

1950年,68名战斗英雄参加完表彰大会,在下火车时,却遭到200多名土匪的袭击,谁知英雄们只用了10分钟,就打跑了200多名土匪!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3月,在粤北乐昌火车站,一列火车缓缓进站,车厢上“赴广州表彰大会”几个字格外醒目。 当车门一开,六十八名军人列队下车,他们身上的旧军装洗得泛白,却掩不住肩挎钢枪的沉静,眼神里全是战火淬炼出的坚毅。 可他们刚下车,手还没来得及暖一下,西南角仓库后就传来一声口哨,紧接着是“砰砰”两枪,子弹擦着站台棚顶飞过,溅起一串火星。 在枪声未落,两百多个穿着破烂棉袄的土匪就从四面八方涌了出来,他们手里家伙杂乱,步枪、土铳什么都有,为首的大胡子挥着驳壳枪,嘶吼着让这群人交出金银。 而土匪的算盘打得很精:这帮人是去领奖的,肯定是些疲惫不堪的“老功臣”,手里的枪说不定都是空膛,简直是送上门的肥肉。 谁知,这哪里是什么“软脚虾”,这六十八位都是刚从抗美援朝预备训练中抽调的精锐,不少人打过辽沈、平津战役。 而警惕,早已是他们的本能,走在最前的老班长赵长河,左臂上还留着孟良崮战役的伤疤,其实下车前就察觉到林子里的不对劲,悄悄一个眼色,手里的枪保险早就打开了。 并且枪声一响,没有命令,更没有慌乱,六十八人瞬间化整为零,个子不高的王二柱蹿到行李堆后,枪托一磕,子弹应声上膛,队伍里那个叫林梅的女兵,是四野出了名的神枪手,解放海南岛时曾在橡皮艇上端掉过敌人的重机枪。 此刻她靠着火车轮蹲下,枪口稳稳指向土匪最密集的地方,其他人则迅速分成三组,两组抢占站台两侧的货箱和柱子,另一组贴着火车厢,悄悄向土匪侧翼迂回。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从枪响到布防完成,竟然没超过十秒,站台上卖烟的老汉还没反应过来,眼前这支队伍已经变成了一座滴水不漏的钢铁堡垒,而货箱后传来赵长河沉稳的声音:“不想死的,把枪扔了!” 这下土匪彻底慌了,他们平时欺负百姓,偶尔碰上地方保安队,对方也多是闭着眼胡乱放枪。 可眼前这伙人完全不同,子弹像是长了眼睛,专打他们手里的武器;枪法准得邪门,人明明藏着,却好像能看透他们所有动作。 更可怕的是,这伙人从头到尾不喊不叫,只有节奏分明的枪声,一下下敲在土匪心上。 有个愣头青想冲上去扔手榴弹,刚跑两步,手腕就被林梅一枪打穿,手榴弹“咕噜噜”滚回自己人堆里,吓得土匪们连滚带爬,他们这才明白,这帮穿着旧军装的,根本就是一群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活阎王。 但还到半小时,枪声停了,两百多个土匪,一半挂了彩被缴械,另一半趴在地上动也不敢动。 不过,这场站台冲突只是个开胃菜,被俘的匪首朱炳寰吐露了一个惊人内幕:车站袭击不过是佯攻,真正的大头在乐昌县城——超过两千名匪徒正在围攻县城,头目何康民的目标是占山为王,重建反动据点。 这个消息让局势瞬间危急,乐昌是粤北通往广州的咽喉要道,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而此时,驻扎在乐昌的主力部队正在九峰山剿匪,城里只剩下七十多名守军,大部分还是伤员和地方武装。 可县长陈培兴只好把机关干部、医生护士都动员起来,拿着老式步枪和土炸药,拼凑出一条简易防线,副团长杨贵生则指挥这七十来号人,利用旗帜、锣鼓和喇叭虚张声势,营造出城内有大军的假象,苦苦支撑。 在危急关头,这六十八名英雄没有丝毫犹豫,表彰大会不去了,他们带着一身硝烟,立即分兵几路,沿着泥泞山路向县城急行军,他们深知,时间就是生命。 入夜,县城保卫战打到了最惨烈的阶段,土匪的指挥部设在城西南的祠堂,炮火集中轰向政府大楼。 就在守军快撑不住时,六十八名英雄悄无声息地摸进了城,没有集合,没有口号,他们像幽灵一样各自融入战场,爆破手李柱子带着民兵潜到祠堂墙根,一声巨响,匪首何康民被炸伤,土匪的指挥系统瞬间瘫痪。 紧接着,城里的制高点被神枪手们接管,窗口、屋顶、巷口,冷枪不断,精准地射向土匪的军官和机枪手。 有了这支生力军的加入,守军士气大振,一波波反击打得土匪晕头转向,他们的指挥官被打掉,阵地接连失守,攻势彻底瓦解,到第二天清晨,围城的土匪已溃不成军,四散而逃。 而乐昌之围,就这么被六十八个路过的英雄解了,这件事也彻底暴露了粤北匪患的严重性,广东军区随即调整部署,对大瑶山、九峰山等地展开大规模清剿,最终肃清了匪患。 回头再看,从车站的教科书式反击,到县城保卫战的力挽狂澜,这六十八个人用行动回答了一个问题:当危险来临时,真正能指望的,究竟是挂在胸前的英雄头衔,还是刻在骨子里的真本事,乐昌这一夜,答案不言自明。 【信源】解放初乐山的剿匪斗争——乐山日报

0 阅读:2
大胆的走走

大胆的走走

大胆的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