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美国海关私吞了一位中国女人行李箱中6800元的美金,她却开心地笑了,殊不知海关的这一行为,导致美国出现重大损失! 林兰英1918年出生于福建莆田,祖上出过敢于对抗权臣严嵩的御史,不过到了她这一代,家道早已中落,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女孩读书是奢望,她的姐妹或被送作童养媳,或早早夭折。 作为长女,林兰英六岁起就要操持家务,但当她看到同龄人背着书包上学时,一股渴望再也压不住,父亲不同意,她就在家门口绝食三天,硬是为自己争来了去莆田荔清小学读书的机会。 她深知机会来之不易,学习异常刻苦,后来考入荔清中学,全靠奖学金才得以继续学业。 1930年代,日军侵华,战火蔓延,林兰英转入哈密尔顿女子学校,她英语流利,思维清晰,还时常帮美国老师翻译,被同学称为“小老师”。 1940年,她以优异成绩从福建协和大学物理系毕业并留校任教八年,期间独立编著了《光学实验教程》,为日后的学术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1948年,林兰英获得赴美留学的机会,她先在迪金森学院攻读数学,后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专攻固体物理,并于1955年成为该校第一位中国籍女博士。 毕业后,她凭借出色的能力进入美国西尔瓦尼亚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专攻当时最前沿的硅单晶技术,成果斐然。 尽管在美国拿着高薪,拥有顶尖的科研环境,可林兰英的心始终牵挂着百废待兴的祖国,1956年,一封来自祖国的召唤信抵达她手中,她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决定回国。 但是,在冷战背景下,美国对中国实行严格的人才封锁,任何想回国的顶尖科学家都会被想方设法地阻挠,林兰英作为半导体领域的专家,自然成了重点监控对象。 美国有关方面软硬兼施,一面开出更优厚的待遇,一面又在程序上百般刁难,林兰英不为所动,经过长达一年的周旋,才在1957年初拿到了回国许可。 归国前,林兰英做了一个周密的计划,当时,中国半导体产业一片空白,而锗、硅单晶是发展电子工业的基础,更是西方国家严格禁运的战略物资。 她将150克珍贵的锗、硅单晶样本藏在不起眼的药瓶里,同时,又将自己多年积蓄的6800美元现金用一个信封装着,故意放在行李箱最显眼的地方,她赌的就是海关人员的贪婪和短视。 1957年1月6日,旧金山海关,一切如她所料,检查人员盘问许久后,果然发现了那沓厚厚的美元,立刻板起脸说:“女士,这么多现金不能带走,”林兰英顺势“激烈”地与他们争吵,大声指责他们见钱眼开。 这番表演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海关人员忙着清点这笔意外之财,以为抓住了她的“把柄”,草草翻看了其他行李便放行了,看着被没收的现金,林兰英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因为与成功带出的“火种”相比,这笔钱根本算不了什么。 回到祖国,林兰英几乎没有休息,立刻将晶体样本上交中国科学院,并投身于半导体研究,当时国内的科研条件极其简陋,实验室破旧,设备匮乏,但她和团队没有丝毫抱怨。 他们自己动手改造设备,通宵达旦进行实验,硬是在半年内拉制出中国第一根锗单晶,1958年,又成功研制出硅单晶,这两项突破,让中国半导体产业从无到有,一举站到了世界前列,为后来计算机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后,林兰英调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从研究员做到所长,带领团队攻克了无错位单晶、高压单晶炉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让中国的半导体材料研究始终紧跟世界水平。 她还开创了中国的空间材料科学研究,成功在太空中进行了砷化镓晶体生长实验,她常对年轻人说:“国家缺啥,咱就干啥,”这句朴素的话,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 1980年,林兰英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她一生未婚,将全部心血献给了国家的科研事业,直至2003年病逝。 回看当年,美国海关人员以为自己白得了6800美元,殊不知,他们亲手放走的是一位能为中国科技撑起一片天的顶尖科学家,以及一颗将成长为参天大树的科技种子,这笔交易,美国可以说是“贪小便宜吃了大亏”。 参考资料:林兰英-百科
1959年7月庐山会议后,有一天,毛主席单独召见了罗荣桓。在谈话时,毛主席谈了国
【25评论】【7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