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中国有,但就是不造;光刻机中国有,就是不造。之所以进口,目的就给美西方赏饭吃,让美西方在吃饭这种头等大事上依赖中国,等到将来某一天中国突然不高兴了,就不赏饭了,饿死美西方! 中国的玉龙系列涡扇发动机早已拿到认证,研发团队在合金耐热性能和叶片效率上的突破,是无数个日夜试验换来的成果;AES100 涡轴发动机也在国产航空动力的版图上占据重要位置。 可即便如此,中国每年还是要从俄罗斯花十多亿美元购买 AL-31 和 D-30 发动机,让它们成为歼 - 10 和轰 - 6K 的 “心脏”。 俄罗斯军工产业这些年空心化严重,全靠中国的订单吊着一口气,要是中国哪天停了采购,他们半数生产线就得停摆。 2021 年俄乌冲突前,俄罗斯一口气给中国交付近千台 D-30 发动机。 那时他们的专家还觉得中国造不出顶尖发动机,却不知中国买这些,不过是想让他们在订单里越陷越深,最终离不开中国这个 “金主”。 光刻机领域更是如此。上海微电子的 DUV 光刻机已能搞定 65nm 制程,中芯国际用 SAQP 技术摸到了 10nm 的门槛,哈工大在 EUV 光源上的突破也让外界惊叹。 但中国每年仍砸 87 亿美元进口 ASML 的 EUV 光刻机,每台 1.7 亿欧元的价格眼都不眨。 荷兰 ASML 早就离不开中国市场,2023 年中国进口额占其大头,2024 年前九个月更是狂揽 70 亿欧元。 荷兰政府曾想限制出口,可一看中国掌握着 80% 的封装光刻机市场,ASML 股价暴跌 40%,立马改口恢复部分出口。 这就是中国要的效果 —— 让对方捧着饭碗,还得看中国脸色。 稀土领域的操作更是直白。中国握着全球 90% 的稀土产能,美国 F-35 战机的隐身涂层、导弹系统都离不了,每架战机得消耗 900 磅稀土。 2025 年美国稀土库存只剩三个月,美军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因为核潜艇需要的 9200 磅稀土,也得从中国进口。 光伏、锂电池、特高压这些领域,中国同样玩着 “赏饭吃” 的游戏。 德国大众每年从中国买 300 万套电池系统,真要是断供,他们的电动车生产线就得全线瘫痪,这种依赖让欧洲车企在对华政策上不敢太过火。 美国打技术封锁牌,中国就用市场反制。2024 年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加征 34% 关税,中国反手对大豆、玉米设配额,美国农场主的收入直线下滑,街头抗议的拖拉机堵了半条街。 这种 “你卡我技术,我捏你饭碗” 的打法,比硬碰硬高明得多。 俄罗斯卖发动机赚的钱,转头就买中国的无人机、装甲车;ASML 从中国赚的利润,又通过进口中国光伏板、锂电池流回来。 钱在循环,可产业链的主动权,悄悄落到了中国手里。 有人不解,中国既然能造,为啥不全自主?这就像下棋留活眼。 完全断供会逼着对方另起炉灶,不如一边进口让他们有饭吃,一边偷偷夯实自家技术。 俄罗斯对华出口发动机时,中国的民用涡扇发动机已在油耗上比 PS-90A 低 10%;ASML 对中国禁售顶尖 EUV,中国就另辟蹊径搞 NIL 物理压印,7nm 专利申请不断突破。 等中国技术完全成熟那天,进口的闸门一关,对方捧着空碗哭都来不及。 2025 年的贸易战更见真章。特朗普给中国商品加征到 54% 关税,中国就对美国煤炭、液化气加 15% 税,原油、农机加 10% 税。 美国大豆协会急得直跳脚,因为中国加征的关税让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彻底失去价格优势。 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征反补贴税,比亚迪、吉利的税率虽高,可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后,欧洲车企的电机成本暴涨,这账算下来还是中国更划算。 俄罗斯武器出口整体下降 59%,可对华出口发动机的收入反倒成了支柱,赚来的钱又买中国电子元件,等于帮中国养着产业链。 ASML 对华业务 2024 年虽有下滑,可 48 亿欧元的销售额仍让荷兰政府投鼠忌器,想限制又怕砸了自家企业的饭碗。 中国趁这时候从 ASML 囤积设备,就是为了应对将来的变数,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这不是简单的贸易,是场温水煮青蛙的博弈。日本半导体当年被美国搞垮,就是因为失去了市场主导权。 现在中国把市场当武器,让美西方在吃饭问题上依赖中国,等他们的产业被掏空,技术迭代变慢,中国再亮出自主技术的底牌,那时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真正的高明。
美国现在担心的不是中国迎头超越,而是中国选了一条与美国完全相反的道路。现在的中国
【9评论】【2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