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和西方开战,俄罗斯有没有盟友?俄外长悲观承认:是单独作战 拉夫罗夫终于承认了

国际瞭望站 2025-07-30 00:00:50

如果和西方开战,俄罗斯有没有盟友?俄外长悲观承认:是单独作战 拉夫罗夫终于承认了这点。 不是西方记者挑衅,不是对手嘲讽,而是俄罗斯自己的外交部长,在镜头前坦白:如果真的与整个西方爆发全面冲突,俄罗斯将是“单独作战”。 这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一种战前状态的确认。 他说,“俄罗斯在一战、二战都有盟友,冷战也有盟友。而这一次,我们是孤军。” 这句话背后的含义,不只是战场上有多少国家给俄罗斯提供火炮和燃料,而是俄罗斯在战略层面,彻底失去了结盟的可能性。 【一】从“伙伴”到“孤岛”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用了三十年时间想要融入西方体系,从叶利钦的“全盘西化”,到普京上任初期一度提出加入北约,西方都没有真心接纳。 哪怕在2001年“911”后,俄罗斯对美让出了中亚反恐基地,美国也没给过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承诺”。反而是东欧一个个加入北约,红线一条条被踩。 俄罗斯曾想扮演“桥梁”:一脚在东方、一脚在西方。但桥梁从来不是战略主体,而是被反复踩踏的结构物。 最终,俄罗斯被西方钉死在“敌人”的标签上,回头一看,自己也失去了“朋友”。 【二】所谓盟友,不过是观望者 拉夫罗夫所说的“没有盟友”,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没有国家和它友好,而是在关键时刻,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选择和俄罗斯一起冒险对抗西方。 伊朗和朝鲜,只能在口头上声援,偶尔出口些无人机和炮弹。它们自己都被制裁多年,自顾不暇。 印度跟俄罗斯的关系不错,但那是买卖关系,不是血盟。俄乌战争爆发后,印度从不批评俄罗斯,但也从未站队。对印度来说,最大的战略资产是它在美西方和俄罗斯之间的平衡,而不是“战壕里的忠诚”。 中国对俄罗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中国的战略目标不是对抗,而是稳定。无论在经济层面还是外交表达上,中国始终保持克制和距离。俄罗斯如果期望中国出手干预俄乌冲突,那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误判。 至于中亚、白俄罗斯这些传统“近邻”,看似靠近,实际上更像是被俄罗斯历史绑架的对象,一旦局势不稳,掉头跑得比谁都快。 【三】“单独作战”,不是选择,而是结果 俄罗斯不是不知道自己在走一条孤路,但问题是,过去十年,它已经别无选择。 北约持续东扩,乌克兰在2014年后逐步倒向西方,对俄罗斯来说,克里米亚是压抑已久的爆发,顿巴斯是地缘焦虑的再确认,而2022年开战,是彻底关闭了通往西方的那道门。 战争开打后,俄罗斯在国际上的信用和连接都被迅速切断。制裁、断航、SWIFT、技术出口禁令,每一项都是实质性的封锁,而所谓“国际社会”的主流国家基本都参与了对俄制裁。 所以今天,拉夫罗夫说“我们没有盟友”,不是悲情的自怜,而是对现实的冷酷确认——再没有哪个大国,愿意因为俄罗斯而和整个西方撕破脸。 俄罗斯只能靠自己,这不是战略选择,是路径锁死的后果。 【四】孤军的背后,是结构性的困局 拉夫罗夫此番发言,其实还有另一层意思。他不是在提醒西方,而是在向俄罗斯内部喊话。 他要俄罗斯人明白一件事:这不是普京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场战争输赢的问题,而是一个国家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想妥协?没条件。 想拉盟友?没人响应。 想停火?那得先答应对方“撤军、赔款、重建”,这对一个强国来说是灭顶之灾。 所以俄罗斯选择继续打。表面上是为了完成“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实质上,是在为国家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国际生存环境赌一口气。 西方显然也知道这一点。特朗普对普京下“50天通牒”,欧盟推进第18轮制裁,波兰总理图斯克甚至公开预言“2027年将爆发欧洲战争”——这些话,其实都是在逼俄罗斯失控。 【五】孤立将常态化,战争未必结束 未来的俄罗斯,不会再有主动结盟的空间。即便战争结束了,西方也不可能像1991年后那样给它“重新做人”的机会。 孤立、封锁、高压,将是俄罗斯接下来长期面对的环境。 这意味着,俄罗斯的对外政策将越来越军事化,对内政策将更强调“动员型国家逻辑”:重军工、重安全、重民族叙事。 没有人知道它还能撑多久,但没人敢低估它撑得住的可能。 因为历史上,被逼到墙角的俄罗斯,从来不会投降。 但也正因如此,这一次,它必须靠自己打一场“没有朋友的战争”。 参考资料: 《拉夫罗夫:俄罗斯没有盟友,历史上首次单独面对西方》央视新闻 《波兰总理图斯克称2027年欧洲或将开战》澎湃新闻

0 阅读:5

猜你喜欢

国际瞭望站

国际瞭望站

追踪全球热点事件,带你了解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