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台儿庄!两支连队270人只剩下57人。这57人组成敢死队,与人数多于他们几倍的日军展开白刃战,最后只活下来13人。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民抗战以来获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但背后付出的代价却是难以想象的! 其中我军两支连队经过激烈的战斗后,两支连队270人只剩下57人。 这57人组成敢死队,与人数多于他们几倍的日军展开白刃战,最后只活下来13人。 1938年3月末,日军步步紧逼,但我军并没有撤退,因为李宗仁将军深知台儿庄的重要性。 面对这步步紧逼的日军,台儿庄早就已经不是一场单纯的战役,它还是中国军民的信心! 面对着这岌岌可危的台儿庄,李宗仁迫切想找到一个突破口。 当时他向部下下了命令,无论是前线冲锋的士兵,还是后方的炊事员,亦或是担架兵,在这一刻起,都是要在前线上冲锋的战士; 他还拿出100大洋,鼓励战士们踊跃报名参加敢死队,希望能够出奇制胜,将敌人击溃。 消息一出,许多士兵报名参加敢死队。 士兵们的积极参与,让军中有了一定数量的敢死队,比如第30师176团3营营长组织了40名敢死队员,这一支敢死队成功将台儿庄西北角的日军击退。 虽然胜利非常可观,但代价却是惨烈的——全队40人,只有两人生还。 又比如著名的“57人敢死队”。 3月27日,池封城池将军率领的31师损失惨重,已经快坚持不下去了,于是驻守在此地的黄谯松师长命令158团3营副营长带领7连和8连前去救援。 时尚彬接到命令后,立即带着两个连队的人前去驰援。 到达目的地之后,按照计划,8连在前面冲锋开路,7连紧随而上。 然而,在日军的机枪炮弹的强力扫射之下,8连军官一进入台儿庄就跟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最终因为力量过于悬殊,8连全体军官9成以上倒在了敌人的机枪下。 7连是跟在8连后面进城,当看到8连的战况时,7连全体成员没有退缩,毅然决然向前冲锋。 因为台儿庄地形的原因,7连战士便跟他们打起了“巷战”。 我军与日军每屋必争、每寸必战,打得十分艰难; 不过,也因为地形的原因,日军的飞机重炮难以进入战场支援,装备稍微简陋的8连战士得以与日军进行了一场比较“公平”的战役。 这场战役从27日打到31日,7连和8连两个连队最后总共只剩下57个人,将近300名士兵阵亡,3个排长全部牺牲; 而此时的日军不过损失两百名士兵,这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就不痛不痒。 更重要的一点是,当时日军已经占领了台儿庄4/5,战局对我方十分不利。 其实,李宗仁明白,他们这边打得筋疲力尽,难道日军就不是吗? 更何况,日军一开始可是非常自信能够在几天之内,拿下这里的,现在消耗的时间其实就是在消耗日军内部的信心; 另外,日军根本就不适应打巷战,没有飞机和重炮,单拼刺刀的话,日军不见得能有多少优势。 因此,在这个时候,谁能坚持下去,谁就是胜者! 于是他下令,必须要守住台儿庄! 命令下达之后,池封城命令7连和8连剩下的57名士兵组成敢死队,与日军进行最后的搏杀。 在临行前,连长向他们宣布说李宗仁将军发给他们每人30大洋,这在当时已经不少的一笔钱了,但战士们却不以为意。 他们没有收下大洋,而是对连长说,他们连命都能舍得难道还舍不下这30大洋?倒不如把这些钱留下来,等战争结束了,用这些大洋给弟兄们盖个纪念碑。 这57名敢死队队员趁着夜色,悄悄翻墙进入城内,他们换上伪装用的日本军服,抽出大刀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 在这场突击战中,我们虽然占尽先机,但敌我之间的差距是摆在明面上的,战士们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他们在战友火力的掩护下,不断向前冲锋,只要还有一口气,都势要与日军拼命! 这场突击战最终在黎明前结束,57名敢死队员成功把西北角阵地全数夺下; 但代价同样是惨烈的:57人出去,最后只有13人回来,就连回来的这13人也满身是血,身上的衣物破破烂烂,大伤小伤不断,随便一处放到现在都是得进医院疗养的程度。 而他们浑然不当一回事,随便包扎一下便又上战场继续冲锋陷阵了。 战地记者罗伯特,曾在台儿庄战役中拍下一张又一张的照片,并通过报纸将这些照片向全世界展示! 除了这些照片之外,他还曾记录了前线官兵的一句话:“我们必须在这里一战,不然我们将死无葬身之地!”
1938年3月18日上午,滕县失守,日军入侵城内,开始搜捕幸存的川军士兵,因为川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