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很清楚俄的处境,即便给出辽宁舰图纸,俄罗斯都抄不动了。你知道现在的俄罗斯面临

幻界 2025-07-29 19:37:57

中方很清楚俄的处境,即便给出辽宁舰图纸,俄罗斯都抄不动了。你知道现在的俄罗斯面临着多大的困境吗,有一种说法是,就算我们把辽宁舰的图纸送给俄罗斯,俄罗斯也无法造出来航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看着如今的俄罗斯,外界常常发出这样的疑问:一个曾经能造航母、造核潜艇、造太空站的超级军事工业国家,今天怎么连一艘像样的航母都造不出来了? 更有人打趣说,就算中国把辽宁舰的全套图纸拷贝好、打包送到克里姆林宫,俄罗斯也照样造不动。这话听着夸张,其实背后有一整套现实挡在那里。 把一艘航母真正建起来,不是搭个壳、装个雷达那么简单。辽宁舰的前身是苏联“瓦良格”号,原本就是苏联时期的产物,却因为苏联解体被搁浅在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船厂。 中国花了十几年才把它改造好,背后是几十万工时、无数技术人员参与的结果。 而当年能建这艘船的尼古拉耶夫船厂,现在已经是乌克兰的资产,俄罗斯根本碰不了。这就意味着,俄罗斯从建造平台开始就已经“断线”。 苏联时代,航母建造是一项全国动员的工程。不下7000家配套单位、遍布欧亚大陆的工业链一起协作才造得出那几艘大船。 今天的俄罗斯,不仅失去了造船厂,还彻底失去了像样的工业协同能力。比如说,辽宁舰的甲板用的是特种钢材,需要耐高温抗腐蚀。 俄罗斯现在的冶金厂连这种钢都炼不出来,之前还因为试验失败,把好几个造船项目全拖死了。 技术断档不只是材料的问题,更严重的是人才断层。苏联解体后工程师大量流失,不少去了欧洲,有些干脆改行。 今天俄罗斯想找个熟练掌握航母电磁系统的设计师,比找个能修老式电视的还难。人才没了,经验断了,图纸再清楚也只是张图画而已。 就算勉强开工,钱的问题也压得俄罗斯喘不过气来。拿唯一的现役航母“库兹涅佐夫号”来说,2017年开始维修,本来预算是400亿卢布,结果修着修着,变成了1100亿。 据俄媒《生意人报》报道,其中将近60%的资金存在贪污和管理不善问题。 最后修到现在都还没完工,连浮船坞都沉了一次。这样的效率,哪怕有辽宁舰的图纸,连个船壳都抄不起来。 而且俄罗斯现在的军费根本不够分。根据《金融时报》2025年4月的报道,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的日均军费开销接近4亿美元,几乎是一艘航母一年预算的总和。 在这种压力下,海军项目自然要靠边站。俄国防部虽然嘴上还喊着要“重振红海军”,实际却削减了所有远洋舰艇的计划,转而把资源投向更实用的核潜艇、高超音速导弹上。 从战略角度看,俄罗斯自己都开始怀疑航母还有没有必要。2022年“莫斯科号”在黑海被击沉之后,俄军高层开始反思:一个动辄上百亿美元的大家伙,面对现代导弹根本撑不住几轮攻击。 与其花几十年造航母,不如把钱砸在岸基航空兵和远程导弹上,效率更高,性价比也更实在。 当然,还有一个不太愿意承认的心理因素在作祟。俄罗斯至今对中国有一定的技术防备心理。 2000年代,歼-15在参考苏-33基础上发展起来,被西方称为“复制版俄舰载机”。这让俄罗斯心里不是滋味。 即便今天中国有能力帮助俄罗斯改造航母,俄方也未必愿意接受。在俄罗斯一些军工高层眼里,接受中国援助是“面子问题”,他们更愿意坚持自力更生哪怕代价高得吓人。 这个“面子”代价有多大?2023年,中国曾向俄罗斯提出利用大连船厂的浮船坞协助修复“库舰”,但俄方婉拒了。 后来那艘船在摩尔曼斯克港口趴了两年,连个动力系统都没装上。图纸送过去也没用,连基础平台都不愿借用,怎么谈起飞甲板和弹射系统? 对比中国的路径就很清晰。辽宁舰只是起点,后面有山东舰、福建舰,技术路线从蒸汽弹射过渡到电磁弹射,舰载机也从歼-15准备升级到歼-35,再配套空警-600。 这个过程不是一年两年能做到的,而是靠整个国家工业体系持续投入、逐步升级的结果。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集团2024年年报,中国军用造船产能全球占比超过50%,而俄罗斯至今没有一艘万吨级军舰的建造纪录。 中国在航母发展上从来不是靠“图纸复制”。辽宁舰进坞改造时,整整拆掉了苏联留下的P-700导弹发射井,重新设计机库、甲板和动力系统。 可以说,辽宁舰后来的面貌已经和原型差别巨大,这种能力背后,是从设计、制造、测试到配套体系的全面升级,不是靠一张图纸就能实现的。 反观俄罗斯,有专家开始提议走“闪电航母”路线,用两栖攻击舰加短距起降战机,比如还没成型的苏-75项目,来凑合实现部分航母功能。 还有人建议直接向中国采购舰载机、弹射器和雷达系统。但这些声音在俄罗斯军政体系中始终没能占据主流。 信息来源: 《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首超50%》——央视新闻

0 阅读:84
幻界

幻界

幻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