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而言,到底是《丰乳肥臀》、《檀香刑》这种作品好,还是《艳阳天》、《金光大道》更值得称道?浩然去世后,围绕着他的争议并没有停止。著名作家贾平凹曾认为:浩然的作品不过是图解政策,其焦点局限于路线斗争,除了怀旧与重复,没有文学价值。评论家雷达更是直言:相比于《平凡的世界》,《艳阳天》只是一种伪现实主义!但笔者认为,当时合作化运动的得失不能作为文学优劣依据的,浩然的创作是小说,而且是只会出现在浩然笔下的小说故事,以此对浩然过度批判,难免有失公允。 1932 年 3 月 25 日深夜,浩然出生于开滦赵各庄煤矿边上一个又破又小的窝棚里,本名梁金广。他的家庭条件极为艰苦,一家人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 ,童年便充斥着生活的苦难与艰辛。浩然五岁时,母亲将他和姐姐送进了煤矿上的赵各庄教育馆,这是一所专为平民子弟、矿上 “外工” 子弟和周边村庄农家子弟开办的平民学校。在这里,浩然开启了他的学习生涯,拥有了正式学名。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轻易放过这个家庭。浩然八岁那年,父亲因赌博被人打死在野外,家庭瞬间失去了顶梁柱,生活来源也随之断绝。无奈之下,母亲只能带着他和姐姐投奔到蓟县王吉素的舅舅家,浩然也不得不因此退学。 1944 年,命运再次给了浩然沉重一击,母亲因多年心气郁结离世,十二岁的浩然和十四岁的姐姐成了孤儿。母亲临终前交代,自己置下的财产姐弟俩和舅舅一人一半,但舅舅却企图吞没家产,甚至逼迫浩然的姐姐出嫁。走投无路的姐弟俩在表兄的指引下,到解放区的民主政府告状,也正是这段经历,让浩然与共产党结下了不解之缘。 虽然生活艰难,但浩然对知识的渴望却从未熄灭。童年时期,母亲给他讲的民间神话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文学的种子。那些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激发了他的想象力,让他对文字世界充满了向往。而小时候常去看的评戏,也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评剧那独特的唱腔、生动的表演以及蕴含的民间智慧,都深深吸引着浩然。像《杜十娘》《花为媒》《茶瓶计》等评剧剧目,不仅让他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也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此外,几部古典文学名著也是浩然早期创作的重要源泉。《三国演义》中英雄豪杰的壮志豪情、《水浒传》里梁山好汉的义薄云天、《封神演义》中的奇幻世界,都让浩然如痴如醉。这些古典名著的精彩情节、深刻思想以及优美文字,滋养着浩然的文学素养,让他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尽管生活充满坎坷,但这些民间故事、评戏和古典名著,成为了浩然在困境中的精神支柱,引领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开启了他辉煌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文学人生 。 1946 年,蓟县迎来解放,年仅 14 岁的浩然满怀热忱,立即报名参加解放军,自此踏上了革命的征程。在那个充满激情与理想的年代,浩然积极投身于各项革命工作,展现出了超出年龄的坚定与勇敢 。1948 年,16 岁的浩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把自己的名字从梁金广改成了 “浩然”,以此激励自己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有一股 “浩然正气” 。同年,由于土地改革引发了一些动荡,各村成立治安队维护秩序,浩然凭借着对革命工作的热情与积极表现,被任命为全区年纪最小的治安员。此后,他逐渐成为基层干部的培养重点,在革命的道路上不断成长。 1949 年,组织鉴于浩然出色的工作能力和文化底子,派他去冀东十四地委培训干部的最高学府 —— 地委党校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学习。在党校的这段时间,浩然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系统地学习了各种理论知识和革命思想,这不仅让他的文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也进一步坚定了他的革命信仰和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1954 年,浩然开启了他的记者生涯,先后在《河北日报》《友好报》(俄文)和《红旗》杂志社担任新闻记者、编辑。这份工作让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尤其是农村的点点滴滴。他格外留心农村的好人好事,那些发生在田间地头、农家小院里的平凡故事,都成为了他笔下的珍贵素材。 1956 年,对浩然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这一年,他发表了小说处女作《喜鹊登枝》,这部作品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在文坛崭露头角。《喜鹊登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村合作化时期的生活场景,塑造了一群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通过他们的故事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和新希望 ,奠定了他通过对社会主义新人的塑造来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写作基调。此后,浩然的创作热情愈发高涨,陆续发表了《苹果要熟了》等一系列作品,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他在农村真实体验的所见所闻,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真挚的情感,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文学界的关注 。
相较而言,到底是《丰乳肥臀》、《檀香刑》这种作品好,还是《艳阳天》、《金光大道》
超越自我展风采
2025-07-29 17:56:34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