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15%、日本15%,美国已经完成与除中国外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关税贸易谈判,欧盟、日本都得到了不错的结果,压力给到中国这边了。 特朗普带着商务部长、财政部长这些人,把8月1日当成最后期限,给不同国家定了不一样的关税:英国10%,欧盟和日本15%,越南20%,巴西更到了40%。这么一来,不光调整了贸易,还让美国多了27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 就说欧盟,一开始美国说要征30%的关税,欧盟还挺硬气,说准备了近千亿欧元的反制措施。可美国财政部长心里有数,欧盟对美贸易是顺差,真打起来他们损失更大,而且27个成员国想达成一致也不容易。 果然,7月27日两边就达成协议了。欧盟主席说双方同意统一征15%的关税,这是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还能买到更便宜的美国液化天然气。 但这协议代价不小,欧盟得额外给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买7500亿美元的能源产品,还要买美国军备,很多都会送到乌克兰去。 欧洲议会里有人觉得这就是单方面让步,根本不符合欧洲利益。算下来,这可能让欧洲经济衰退至少0.5个百分点,本来就受俄乌战争影响,这下更难了。有人担心,欧洲这么让步,美国以后只会更过分。 日本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和美日同时达成协议,同样面临15%的新关税。 作为交换,日本答应多进口75%的美国大米,买8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还签了550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甚至要购买100架波音飞机。 日方说,他们能拿到15%的关税,是因为提出了个“投资基金”的安排,方便他们的汽车出口。 现在欧盟、日本、英国、越南这些经济体,不管主动还是被动,都跟美国谈妥了。大家的目光都落到了还没谈的中国身上。 欧盟和日本都接受了15%的关税,可美国给中国的条件完全不一样:34%的关税,还加了个包括半导体、稀土在内的制裁清单,明显是想把中国排除在新的贸易圈之外。 不过中国也有应对的办法,对美国商品同样加征34%的关税,还升级了稀土出口管制,这直接影响到美国的军工和高科技产业。 更长远的是,中国在搞“去美国化”的布局。“一带一路”沿线的贸易额快占到48%了,对东盟的出口也超过了美国。 外部压力反倒推动了内部的技术自主,以前被卡脖子的芯片和软件,现在华为的麒麟芯片和鸿蒙系统都有了起色。国内大循环也搞得不错,新能源车、光伏这些优势产业卖得越来越远。 有意思的是,美国的高关税反而让中国在全球供应链里更关键了。越南、墨西哥的工厂为了避税,得从中国大量采购零部件,组装后再卖到美国,这反倒让中国制造更深地融入了全球产业链。 现在看起来是关税数字的比拼,实际上是国家之间的较量。美国想用关税逼中国让步,没想到可能把中国逼成了更强的对手。 欧盟和日本对15%的关税都觉得吃力,中国面对更高的壁垒,却在新能源、数字经济这些新领域悄悄加快了脚步。
欧盟没跪给特朗普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在美欧贸易谈判期间,欧盟承诺向美国经
【9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