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管理层和主教练,是了解格林的。格林最舒适的位置就是控卫
1,格林的身高可以面对全联盟的任何控卫 2,格林的速度可以面对全联盟的任何控卫 3,格林在本方弧顶防守,跑动的距离更短,反击身前都是汪洋大海 4,乌杜卡让格林打成3D,并不是格林最舒服的方式 5,落入阵地战,3个3分射手再3分线 (布克 狄龙 邓恩),马威挡拆顺下吃饼能力强过土耳其全明星,布克又节约了体力
太阳对格林的理解,可以说是“知人善任”的经典操作。很多人还停留在对格林的“传统定义”——一个能防、能跑、偶尔突一下的3D锋线。但现实是,格林的真正潜力,从来不该被局限在那个边角三分线附近。他的身体条件、节奏掌控以及阅读比赛的能力,放在控卫这个位置,反而能够爆发出更高层级的比赛影响力。
他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组织者,却有自己的一套“反传统打法”。他在弧顶一站,不仅视野开阔,更能够借助自己强悍的身体素质与反应速度,在防守端形成压迫感。一旦逼出对方失误,转身一冲,身前就是大片空地。这时候的格林,就像一匹脱缰的烈马,让人根本追不回来。
而乌杜卡的战术安排,虽然在数据层面未必错误,却限制了格林的思考空间。将格林钉死在一个低使用率的3D角色上,无疑是用一把能开山的斧子去切水果。球员不是数据堆砌出来的模型,他们有喜好,有习惯,也有节奏。一旦打法违背了直觉,失去的不只是效率,更是那种比赛中的“灵性”。
太阳的阵地战设计也值得玩味。布克带来的不仅是火力,更是引力。他在弱侧游走,身边布满射手,一旦防守收缩,布克只需做一次简单的传导,三分线外已是硝烟四起。而这时候,格林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是由他来主导最初的那一击落点。他可以是第一发起点,利用挡拆制造错位,让马威顺下吃饼,节奏平缓而致命。布克无需消耗大量体能去持球推进,格林则恰好成为那个衔接进攻与防守的“过桥人”。
更有趣的是,从太阳当前的人员配置来看,他们需要一个既能快速反击、又能推进战术执行的控卫,而不是那种沉溺于摆布挡拆的“套路先生”。格林的无规则感、他的混乱之中寻秩序的能力,恰好适配这个进攻体系。他不是按部就班的棋子,而是一个能自我判断、临场应变的“野性司令”。
这就要看太阳管理层是否有足够的魄力,彻底将格林解放出来。打破对位置的固有认知,不是冒险,而是回归球员本质价值的再发现。每一个爆发的球员背后,都有一支敢于赌他的球队。太阳要想走得更远,就不能把格林再当“补丁型拼图”。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