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的红毯,欧洲不情不愿;被特朗普训成孙子,有人却笑脸相迎。 最近欧洲的外交动作堪称 “分裂式表演”,这边厢冯德莱恩前脚刚走完中国红毯,那边厢后脚就跑去苏格兰跟特朗普赔笑脸,前脚还在强调 “中欧关系不可替代”,后脚就答应给美国送 6000 亿美元投资和 7500 亿美元能源订单。这种 “变脸速度”,连好莱坞特效都得甘拜下风。 冯德莱恩 7 月 27 日跟特朗普达成的协议,说白了就是把欧洲的脸面和利益打包贱卖。按照协议,欧盟不仅要接受 15% 的基准关税,还得敞开市场让美国汽车和工业标准长驱直入。 结果呢?前脚刚离开北京,后脚就在欧洲议会大谈 “中国产能过剩”,接着就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这种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的操作,连欧洲媒体都看不下去,《金融时报》直接质问:“冯德莱恩的对华战略到底是合作还是对抗?” 欧洲这种 “精神分裂” 的根源,在于骨子里的 “软骨病”。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欧盟内部立刻乱成一锅粥。德国忙着保汽车出口,法国忙着保农业利益,中东欧国家忙着保美国驻军。 7 月 23 日马克龙访德时,两国领导人表面上大谈 “战略自主”,私底下却为 FCAS 战斗机项目的主导权吵得不可开交。德国《商报》一针见血:“法德轴心早已锈迹斑斑,现在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了。” 更讽刺的是,欧洲在对华强硬时总是 “雷声大雨点小”。今年 6 月欧盟宣布禁止中国医疗器械参与 500 万欧元以上公共采购,结果被中国反手一巴掌,直接排除欧盟企业参与 4500 万元人民币以上项目。数据打脸最疼:2024 年中国对欧医疗器械贸易逆差高达 35 亿美元,欧盟所谓的 “反制” 纯属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反观对美妥协,欧洲却展现出惊人的 “效率”。特朗普 7 月 12 日威胁要对欧盟加征 30% 关税,7 月 27 日协议就火速出炉。德国总理默茨甚至把协议吹成 “避免灾难的胜利”,全然不顾德国汽车工业将面临 15% 关税的重击。这种 “美国咳嗽欧洲吃药” 的操作,连法国 “国民联盟” 领导人勒庞都看不下去:“这是政治、经济、道义的三重惨败。” 欧洲的困境说白了就是 “战略短视症”,一边幻想着在中美之间玩平衡,一边又不敢得罪美国这个 “金主爸爸”。冯德莱恩在苏格兰对特朗普笑得越甜,就越暴露欧洲的软弱。正如欧洲议会绿党议员所言:“当我们用 6000 亿美元投资换 15% 关税时,美国正在收割欧洲的未来。” 最可悲的是,欧洲这种 “跪舔式外交” 并没有换来美国的尊重。特朗普在签署协议后直言:“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关税协议。” 言下之意,欧洲不过是又一个被他拿捏的 “提款机”。而中国这边,奔驰、空客、赛诺菲等欧洲企业仍在加大在华投资,用脚投票的企业界早已看透:真正的未来在东方,而不是在大西洋彼岸的霸权阴影下。 欧洲的 “变脸戏码” 还能演多久?当冯德莱恩们忙着给美国送钱时,中国的 “一带一路” 正让中巴经济走廊、中老铁路等项目开花结果。历史终将证明,靠跪舔换来的 “安全感”,永远比不上挺直腰杆的合作共赢。
面对中国的红毯,欧洲不情不愿;被特朗普训成孙子,有人却笑脸相迎。 最近欧洲的外交
国际事件纵深谈
2025-07-29 10:55:3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