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在中国仁爱礁9000多天的菲律宾军舰,估计是不可能拖走了。
这艘名叫“马德雷山号”的船,早在1999年就以“机械故障”为由强行搁浅在仁爱礁上。其实,这艘船原本是在二战后期建造,早就退役多年。
那时候菲律宾正好趁着国际局势紧张,在这片岛礁上插下国旗,随即派兵上船。
就这样,打着“坏船动不了”的旗号,菲律宾把仁爱礁变成了一个非法据点。20多年过去,这艘船一直没有挪窝。
现在的“马德雷山号”被风吹日晒折磨得彻底变了样,锈迹爬满了整个船身,舱室已经完全塌陷,士兵只能在甲板上用木板和铁皮垒成简陋的窝棚。
补给全靠远处的补给船,断水就用收集雨水凑合。每次补给船靠近,都会引来中国海警的阻拦。
对于中国来说,仁爱礁是自古以来的固有领土,不容外来势力染指。中国海警这些年在仁爱礁日夜巡逻,菲方每一次补给、想搞建筑材料,都被牢牢盯死。
哪怕菲方苦苦维持,船上士兵的日子也是越过越糟。
这艘军舰不仅成了士兵的“漂流屋”,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危机。每天产生的垃圾、废水全都直接丢进大海。舰体锈蚀散发的有害物质早就蔓延到周围水域。
南海生态中心的报告显示,仁爱礁本来覆盖大量珊瑚,现在几乎要死光了,海里连鱼的踪影都变稀少了。
那菲律宾政府为何宁愿士兵受苦,也要把这艘破船死守到底?其实,背后原因离不开国内外的双重压力。
对内,一旦撤出仁爱礁,舆论肯定会反弹,执政团队压力山大。对外,美国给了不少口头上的支持,还通过共同防御条约背书。
但真遇到关键时刻,美国往往只是远远晃一晃军舰,表明一下立场,从来不真正下场动手。
菲方的强硬更多是政治表态,而非有底气的对抗。这艘已经锈烂的船,其实成了大国博弈的小棋子。
中国的应对方式也是一张长期牌。中国海警整天守着仁爱礁,对菲方一举一动都盯得死死的。对于送粮送水的补给,能通报的情况下中国都不会为难。
但建材和相关物资一到海域,基本都会被挡住,确保菲律宾无法进一步加固。2024年7月,中菲之间甚至临时谈了个补给协议:只允许补给生活用品,不许运材料。
这种灵活的应对方式,一方面保证人道,另一方面底线不松动,给足了时间压力。
对比乌克兰和菲律宾这两年在外部势力扶持下的“针锋相对”,其实菲律宾的处境更显尴尬。乌克兰背后是真实的援助,菲律宾则多是口头安慰。
美国的战略重心压根儿不在这里,菲律宾只能靠一艘老旧军舰苦撑局势。
随着时间推移,摆在菲律宾面前的问题只会越来越棘手。船体不断老化,每到台风季,船上结构都被大风刮坏一段。补给越来越难接上,士兵的处境更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