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的真心,难道不配被温柔以待?
最近一个月,比亚迪接连被推上风口浪尖。先是7月中旬,企业宣布携手青训组织“中国足球小将”,投入资源助力青少年足球发展——这本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本分之举。然而短短一周后,“赞助国足”的曲解说法突然传遍网络,大量营销号联动传播“抵制国足赞助商=抵制比亚迪”的标签,让善意蒙尘。
风波未平,7月24日成都天府机场停车场的一段视频又掀起巨浪。画面中一辆比亚迪车辆在场地内绕圈行驶,尚未等官方调查结果,“刹车失控”的定性已传遍全网。当晚正值比亚迪海狮06发布会,直播间瞬间被“失控”刷屏。
耐人寻味的是,这两起事件爆发节点都紧挨着比亚迪的重要活动。
警方后续通报证实,机场事件是驾驶员因联系不上客人情绪急躁所致,与车辆性能毫无关系。比亚迪技术人员也确认车辆刹车系统正常运转。而青训赞助实质是支持青少年足球发展的纯粹投入,却被偷换概念点燃负面情绪。
真相总是姗姗来迟。当谣言如野火般蔓延时,辟谣的声音却显得那么微弱。在短视频平台,一则“比亚迪失控”的虚假视频能轻松获得数万点赞,而澄清真相的内容却只有几千关注。
流量至上的传播环境里,情绪化的标签总是跑得比事实快。
回望比亚迪的成长之路,它始终在“创新”与“担当”的坐标上坚定前行。在新能源赛道不被看好的年代,它啃下垂直产业链的硬骨头,用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等技术打破外资垄断,让中国新能源汽车真正拥有核心竞争力。
它还将中国美学融入汽车设计,赞助青训、推广传统文化,默默承担企业公民的责任。当众人追逐风口时,它选择了一条难而正确的路。
可如今,这家本该专注创新的企业却要分心应对无休止的谣言。技术创新被碎片化信息消解,社会责任被曲解为“作秀”,正常商业活动屡遭舆论干扰。当一家企业的善意总被误解,努力总被忽视,伤害的何止是品牌本身?
我们该警醒:对踏实做事者的每一次中伤,都在打击中国产业向上的信心。当创新者不得不耗费精力应对不实指责,受损的终将是整个行业的活力。
风波中的坚守与不易,比亚迪的处境映照着中国制造成长的艰辛。这家企业用技术突破为中国汽车赢得全球尊重,用实际投入践行社会责任。当它被舆论的暗箭射中,我们能否给予最基本的信任与尊重?
毕竟,保护那些真正做事的企业,就是守护中国产业未来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