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将特务与少将特务守襄樊:地雷阵狗咬炮全都无用,他俩全被活捉

爱情不停站 2025-07-28 17:31:44

原军统电讯处少将处长、第十五绥靖区司令部第二处少将处长董益三,曾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与他之前的同事沈醉和老上司康泽重新聚首,形成了令人意外的“同学”关系。

沈醉回忆道,1959年他从重庆被集中到功德林时,董益三已是风头十足的存在。那时,董益三担任小组长,他毫不客气地拒绝了沈醉送上的整条大前门香烟:“我当时很礼貌地递过去,他却坚决地摇头,我还以为他觉得我拿得太多,别人会向他索要,于是取出一包递给他,没想到他还是拒绝了,推开了我的手。这一意外的举动让我感到非常尴尬,脸上的表情也马上变了。董益三看到后,才拿起我递给他的一包香烟,拆开取出一支,其他的香烟则扔回给我。我心中很不满,二话不说就夹起那条香烟匆匆离开了,心想,真是太不讲情面了。”

董益三不仅对曾经比自己职位高的沈醉不加理睬,甚至还曾经扇过原第十二兵团中将司令官的耳光。回忆录中,他对于曾经的上司康泽也是毫不留情,尤其是在《襄樊战役康泽被擒记》一文中,他还有些幸灾乐祸地描述康泽的窘境:“康泽右侧身体因火药爆炸受伤,所幸伤势并不严重,因为有钢盔保护了他的头部。他并没有按照自己先前对‘校长’许下的‘誓言’——‘与城共存亡’的决心,而是在1948年7月16日下午6点,被解放军活捉了。”

作为技术型特务的董益三并非心胸宽广的人,但他是戴笠的亲信。为了培养他成为电讯处的接班人,戴笠特意送董益三到美国学习了两年电讯管理,目的是为了取代当时的电讯处处长魏大铭。魏大铭之所以成为戴笠的眼中钉,是因为他曾娶过戴笠曾经使用过的女特务。

正是在美国期间,董益三结识了康泽。当时,老蒋将康泽派往国外,是因为担心康泽与小蒋争权。康泽与董益三可以说是同病相怜:康泽曾是与戴笠、徐恩曾齐名的三大特务头目之一,一度传闻他将会继任蒋中正的职位,但因小蒋与老蒋重新修复了父子关系,康泽被彻底抛弃,既无法再从事特务工作,也无法再插手党务事务,最终沦为名义上指挥第十五“绥靖区”的中将司令官。

然而,当董益三学成归国时,戴笠已死,而毛人凤则将杨振裔提拔上去,董益三则被边缘化。当时正处于“半失业”的董益三收到了康泽的邀请,便加入了第十五绥靖区司令部,担任第二处少将处长,专职负责情报工作。

康泽虽精通特务工作,但在战场上却毫无经验;而董益三在电讯技术方面的才华,也并未能帮助他在情报收集方面表现出色。康泽的指挥作风粗糙,情报体系也十分混乱,他在襄樊的防守部署不仅缺乏战术深度,还容易被敌军突破。

第十五绥靖区原本是个空壳,虽然名义上由康泽指挥,但实际上力量十分薄弱。除了几个旅级的正规军外,康泽控制的仅仅是三个保安团和一个炮兵连,总数不过两万人,这与其他绥靖区的兵力配置相比,显得尤为寒酸。尽管康泽曾经是蒋中正的亲信,然而在面对敌军的攻击时,他的指挥显得毫无头绪。

董益三回忆道,尽管康泽部署了所谓的防线,但这些防守措施很快就被解放军突破。在敌军的猛烈进攻下,康泽仍然坚信自己的判断,决定将全部兵力集中在南门,却忽略了敌军从西门突破的可能性。结果,敌军轻松地突破了西门,迅速占领了襄樊。

康泽在战术上大打“特种作战”的旗号,试图依靠地雷阵和化学臼炮等“秘密武器”来阻挡敌人。然而,实际上这些武器并未起到预期的作用,反而成了康泽自信过度的体现。

在襄樊战役中,解放军凭借火箭筒和快速的作战配合,轻松突破了防线。董益三回忆称,当时他和康泽都被打懵了,只有副司令郭勋祺凭借丰富的经验,选择了一个安全的地方进行躲避。他站在中层碉楼里避险,因为坑道和碉楼的顶层都存在被炸塌或遭遇炮火的风险。

董益三不忘讽刺康泽的指挥失误,并感慨道:“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跟着郭勋祺躲到碉楼的中层。”这也反映了董益三对康泽军事能力的深深不信任。

从这场战斗中,董益三看到了康泽的无能,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尽管他在情报上努力提供了支持,但最终,解放军凭借更强的火力和战术,迅速击溃了康泽的防线,证明了他们的胜利是必然的。

0 阅读:0
爱情不停站

爱情不停站

想开往地老天荒需要多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