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多聊了几句发动机,和大家分享一下目前国内发动机研究的进展。其实目前国内的发动

杰克说说车啊 2025-07-28 15:27:56

今天多聊了几句发动机,和大家分享一下目前国内发动机研究的进展。

其实目前国内的发动机研究进展在几年前就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期。量产真实热效率基本就卡在了41-42%之间相当长的时间。这一点我很早就说过了,国内的研发机构试过了几乎所有办法,非稀薄燃烧的理论极限就是在44%。考虑到各种损失,NVH控制,爆震控制等等,会有进一步的损失。

这里的真实热效率,定义如下:

采用整车真实进排气的零件,排气背压与真实整车的平均状态相同,进气也是如此。采用真实的后处理系统(真实载体不涂贵金属),采用真实整车标定(包含和量产策略一致的爆震保护等),按照整车NVH要求的发动机控制(燃烧速度过快,会导致发动机噪音过高,但是控制,就会导致热效率下降),按照整车原排要求的发动机控制(平衡原始排放要求,会限制热效率控制参数)。

其实我们有这样的技术,就是把任何一家品牌的汽车,直接驾到转毂上,然后通过扭矩检测设备和电流监控设备,可以在整车状态下测出这个品牌的发动机在真实整车上的真实热效率状态。这种数据会差到什么程度,就是有些特别离谱的企业,我感觉我发出来应该会被起诉毁坏商誉索赔1000万的程度。

这种数据,我们可以做到高度的一致性,但是中国市场的其他品牌,尤其是哪些动不动就自称热效率超过45%,再聊下去都要超过50%的品牌,我只能一笑了之。

这就是所谓的台架上的数学游戏。

不能突破的原因是稀薄燃烧会带来氮氧化物,目前我们没有廉价处理氮氧化物的能力。在这个领域目前给我们最大启示的依然是丰田,超稀薄燃烧可能可以廉价的采用现有的燃烧室构型实现45%及以上的热效率且不会产生过量的氮氧化物。

目前,我们有能力制造量产真实热效率略高于42%的混动发动机,然后挑最好的硬件,放松标定和NVH要求,但还是保持排放要求,我们能做到略高于43%。这就是目前全国最好的水平了。国内目前最新的研发成果,累计我们上面说的所有真实的条件,大概是略超过42.5%,这还是极个别的企业在技术大会上当作了不得的成就公布的,我还没机会到现场去看他们的燃烧分析仪和试验室。

这确实是目前全球实际最好的水平,但是这里的背景是超长冲程缸径比和高压缩比,功率扭矩下降比较大,而且高速时候的噪音会很大。目前这类机型在中东和东南亚地区发现并不太好,因为这些国家的油品在国三到国四之间,无法兼容我们这种发动机。而我们发现,即便采用一般的长冲程缸径比,也可以实现合理的高滚流,而且可以适应很差的燃油条件。目前国外车企开始重拾混动内燃机,就从这里起步。

过去几个月,我们发生了包括风阻的事情,排放门再讨论的事情,还有最近的这个智驾的事情。我看最近有些人说,啊,这个成绩是凸显了特斯拉品牌,伤害了中国品牌,所以有问题,还有人说,啊这个诋毁了中国品牌,甚至说影响了中欧谈判大局云云。

首先,退一步看看上面说的有多可笑,其次,这种自娱自乐式的宣传,谁都看不下去了。

其实我给大家分享几个信息:

1. 欧洲其实好几家车企已经把中国国内主要的电动车产品的风阻都测过一遍了。

2. 欧洲和北美好几个研究机构购买了中国的插混车辆并拆卸发动机,用传感器欺骗的做法,在做台架上逆向排放和能耗方面的测试,然后在收集国内的很多新闻。

3. 中国的很多智驾方面的宣发与管理者言论,同步的在欧美国家媒体传播和留底。

4. 中国出海车企的海外营销材料,包括官网和广告,被持续的收集和分析中。

5. 从2022年开始,陆续有几家中国车企在欧洲遭遇了排放超标的问题,但是以询问函和限制销售为主。我们判断,可能会发生批量性的集中抽查。尤其是很多中国车企的排放测试集中在个别容易通过的第三方试验室完成,可能会出现某几个欧洲国家要求强制在本国试验室内完成排放测试。

想一想,排放门的第一刀室美国加州捅的,但是欧盟在挑动起来的民众压力下,捅大众也非常狠。如果不是大众,会更好还是更糟?

所以其实,如果中国汽车市场未来是在中国这个内循环市场长期运行,我可以很明确的说,我们这么一直玩下去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大家都已经知道玩法了。热效率,一台41.5%的发动机,外形上看不出来,一步步做到47%,花多少钱要多少时间走什么步骤联系什么机构,大部分企业都摸清套路了。现在反而是人家机构怕了,大机构不敢做了,一些饿极了的小机构还在铤而走险可以接单。

但是但凡你要外循环,人家已经瞪大眼睛等着你过来了。国内已经有两家海外布局的车企,现在合规性相关的问题上,非常谨慎,一方面是涉及海外的动力系统机构独立化国际化,国内宣发不走动力这条线,走品牌这条线,然后品牌这条线是不会卖到欧美国家的品牌来做这些极端宣发;另一方面就是提前开始做内宣转外宣素材与工程数据的合规性审查的事情。其实又不是我家单位给我发工资,我管你们死活。但是我真的是担心大家这么玩下去,好像什么事情都是可以在中国靠话术摆平的,关键是不会有企业真的信吧?

所以我还是这个话,有这个精力干点正事吧。好几个博主还是技术出身,一天到晚玩阴谋论,大局观。帝国主义确实亡我之心不死,但是咱们知识分子努力的方向,难道不应该是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吗?

我想起三体中罗辑冬眠后第一次醒来,发现世界大变样了,好新奇。但是细看之后,又失望的发现依然是原来的技术规则下的产物。我们只能庆幸,外面没有三体人,不过是一群脑子乱掉的先行者。但是他们脑子快要醒了,下一轮技术爆炸又要开始了。

0 阅读:1
杰克说说车啊

杰克说说车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