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不傻,没有收割到中国这块大肥肉,就是坚持不降息,硬挺到七月份,说白了,就是

萧兹探秘说 2025-07-28 14:14:03

美联储不傻,没有收割到中国这块大肥肉,就是坚持不降息,硬挺到七月份,说白了,就是在等中国先撑不住。   截至2025年4月,美国国债规模已突破36万亿美元,债务占GDP比重逾120%,每年利息支出高达1.5万亿美元,这一数字相当于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年度财政预算。   如此沉重的债务枷锁下,美联储却在2025年7月选择继续维持4.25%-4.5%的高利率,其背后的战略意图昭然若揭——通过持续加息制造全球资本回流,迫使中国在金融博弈中率先让步,而这场博弈的核心依仗在于美元霸权的根基。   自2022年以来,美联储累计加息500个基点,试图通过利率优势吸引国际资本涌入美国市场,从而缓解国内债务压力。历史上,这一策略屡试不爽:19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均是美国通过加息周期收割全球财富的典型案例。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中国凭借完善的资本管制体系和充足的外汇储备,成功构筑起抵御资本外流的“防火墙”。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达3.3万亿美元,较上月增长0.98%,稳居全球首位。   这一数据意味着,即便遭遇极端市场波动,中国仍有足够能力稳定汇率预期,避免重蹈其他新兴市场的覆辙。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通过降准、结构性工具等组合拳,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引导社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   这种“以我为主”的政策导向,与美联储形成鲜明对比。当美联储为抑制通胀而牺牲经济增长之时,中国却通过精准调控实现了“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20.6万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3%,为实体经济注入强劲动力。这种内生性增长模式,使得中国经济对外部资本的依赖度显著降低,进而削弱了美联储加息的传导效应。   在这场耐力比拼中,美国的短板逐渐显现。由于短期债务占比高达42%,2025年下半年将有超过6万亿美元国债集中到期,需以当前4.8%的高利率进行再融资。这意味着,美联储若过早降息,将面临债务滚续成本激增的风险;若维持高利率,又可能加剧经济衰退压力。   反观中国,通过扩大内需、推动科技创新等战略举措,经济韧性持续增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2%,其中消费对增长的贡献率达65.4%,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这种内需驱动的发展模式,使得中国经济对外部冲击的抵御能力大幅提升。   当前的博弈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美联储试图通过拖延降息时间,迫使中国在汇率、市场开放等领域作出让步,但中国凭借制度优势和政策智慧,成功化解了外部压力。   正如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所言,“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市场预期”是应对外部冲击的关键。   当美国陷入债务与通胀的双重困境时,中国正以稳健的步伐迈向高质量发展。这场金融博弈的最终结果,或将改写全球经济格局的走向。

0 阅读:1008
萧兹探秘说

萧兹探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