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事件以前,我看《水浒传》,经常性觉得作者施耐庵对和尚太不客气了。我初中时候,还和同桌探讨过,说施耐庵这个人,大抵和朱元璋一样,定是被霸道和尚欺负过,恨上了和尚,所以,对和尚极不客气。 你看,施耐庵写智真长老(把鲁智深介绍到大相国寺的人)时,这么写的:“寺里有五七百僧人,为头智真长老,是我弟兄。” 有没有发现问题,施耐庵用的是“为头”,而不是“为首”。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一字之差千里之别。我们说“为首”,是不带情绪的,就是客观叙事,如果说“为头”,那就带着鄙夷和蔑视情绪了,通常,“为头”,都用来形容犯罪分子、恶势力一类。 施耐庵介绍寺里的智真长老之时,直接就用“为头”两个字,把所有寺里的和尚归为了山贼、罪犯一类。实际上,施耐庵也是如此认为的,他的笔下,寺是可以容纳杀人犯的,既然可以容纳鲁智深这样的杀人犯,那佛门哪里是什么清净地,可不就是贼窝吗? 这里,你们会疑惑,是不是施耐庵用错了字,一不小心没留神。对不起,施耐庵用词是出了名的极其讲究,他用错的概率几乎为0,他用为头形容和尚,就是为了揭露智真长老实际是披着和尚外衣的世俗之人,揭露整个五台山文殊院都是世俗化组织,是披着佛教外溢的“土匪窝”。 关键,这施耐庵绝对不信口雌黄,他还在书里明里暗里地把证据给出来了,请看鲁智深在五台山附近买酒时:没有老板敢卖给他。为什么?因为这些老板用来做生意的房产、本钱全是五台山的。五台山实际控制着周边的商业地产。五台山的长老有法旨:不许他们卖酒给和尚们吃。所以,老板可怜兮兮地求鲁智深说: “本寺长老已有法旨,但卖与和尚们吃了,我们都被长老责罚,追了本钱,赶出屋去......师父少罪,小人住的房屋也是寺里的,本钱也是寺里……因此只得休怪。” 代入一下少林寺的现状,是不是觉得施耐庵跟预言家一样?哪有什么预言家,施耐庵仅仅是个看透了僧道本质的普通读书人罢了。金庸无疑也是看透了的,所以他在《天龙八部》里头,借助鸠摩智之口,大喊:“原来少林是一个暗藏春色,藏污纳垢之地!” 施耐庵也是因为看透了僧道的种种,所以,才在书里让鲁智深跑到五台山文殊院拉得遍地都是。鲁智深也当真是辛苦,拉那么多,得使多大劲。施耐庵实际是借鲁智深的屎尿,告诉所有人:这里地方(寺)就是个厕所,脏得很,乱得很。请看施耐庵怎么具体描述这段的:“夜间鼻如雷响,如要起来净手,大惊小怪,只在佛殿后撒尿撒屎,遍地都是。” 我这么一解读,大家再一瞅,是不是特别解恨。说来,还是咱们老一辈的读书人“明事理”啊,接着,请听《增广贤文》里传下来的这句:“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释永信事件以前,我一直觉得:这是劝读书人不要和不务正业、终日云游,没有家庭和社会责任感的僧道中人往来,以免受无为思想影响,而无心功名、不第科举。 如今才知道,这背后蕴含着更深刻的道理,它实际是在提醒读书人:“为僧的,都不是什么好人,一定要提防。你想做好人,非得离这群人远点才行。” 不得不说:古人,当真是诚不欺我啊!可叹可叹!图一为鲁智深,图二为鸠摩智,图三为释永信
说起释永信,就不得不提他的师父,他师父叫释行正,更是个狠人,晚年双目失明,但脑子
【8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