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刘文典到北大教书。一天,辜鸿铭问他:“你教什么课?”“汉魏文学。”刘文典恭敬地回答。“就你?”辜鸿铭冷笑地瞥了他一眼。 辜鸿铭生于1857年马来西亚槟城,父亲华人,母亲有西方血统,自小英式教育。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精通英德法日等多语,得文学硕士,又去德国莱比锡大学研文学哲学,得十三个博士。1880年回槟城,西装革履,后留辫子穿长袍,脑后黄毛小辫,瓜皮帽,双梁布鞋,怪僻出名。1901到1905年发172则《中国札记》,推东方文明价值。1906年跟托尔斯泰通信。1909年出《中国的牛津运动》,德文版在德国轰动,一战时指定必读。1910年任上海南洋公学监督。1915年起北大教授,主讲英国文学,译中国经典,向西方输出文化。性格自负,批评新派学者,留辫子到民国,学生嘲笑,他说他们心中有无形辫子。精通九语,拉丁文作诗,上海愚园路廊壁有他手笔。 1917年蔡元培掌北大,兼容并包,邀他教书。他推西方文明,又守儒家传统,曾为张之洞幕僚。1928年北京去世,享年71岁。他的书如《春秋大义》即《中国人的精神》,理想主义赞中国文化救世界,批判西方深刻。俩人背景差远,刘文典从革命青年转学者,钻古籍;辜鸿铭学贯中西,从西方回东方,推西方又守旧。1917年刘文典进北大,任教授,主讲汉魏文学,研究汉代到魏晋南北朝诗文,注重考证分析,认为这时代中国文学高峰,含历史社会内涵。他的学生后成名,如沈从文、钱钟书。他出书多,《汉魏六朝诗选》《汉魏六朝诗论》《汉魏六朝人物志》,影响大,被称汉魏文学祖、中国古代文学宗师。 辜鸿铭那时北大老教授,主讲英国文学,介绍西方思想文化,觉得西方进步方向,中国该学。他对汉魏文学不屑,视过时落后。俩人初不相识,偶然遇,刘文典恭敬答教汉魏文学,辜鸿铭轻视回应。刘文典不快,但没发作,加倍努力教研。在课堂讲汉魏历史背景、社会风貌、思想变革、人物传奇、作品特色,学生兴趣浓。他课外导读原典、鉴赏名篇、写论文,培养素养。他的教学吸引学生,北大文学院活跃。他研究深入,考证分析评价汉魏文学,从多角度秀魅力历史意义。著作传播广,引用多,对后汉魏研究影响重。辜鸿铭自负固执,但有眼光。见刘文典成就,闻学界声望,承认当初轻视错,佩服刘文典热爱精通。他开始尊重友好,对汉魏文学好奇欣赏。辜鸿铭道歉,邀刘文典家做客。刘文典接受,两人谈中西文化。 刘文典分享汉魏历史变迁、社会风尚、思想潮流、人物风采。从中得启发,感对方博学。从此成朋友同事,在北大合作,推动中国文化教育发展。不再互相轻视排斥,互相尊重欣赏。不一味崇拜否定西方,从中吸有益,保持对中国传统自信骄傲。刘文典继续教研,转清华、安徽大学校长。安徽时拒蒋介石视察,说大学非衙门。1928年蒋介石来安徽,刘文典不迎,蒋斥责,刘文典回击,两人争执,刘文典被关,后释。1930年代清华主任,看不起沈从文,说沈值四毛钱,不配教授。 西南联大时,轰炸跑时骂沈无用,保文化火种。1949年后云南大学,讲杜诗等,写年谱。他的狂从学问来,自称懂庄子两人半,庄子一,王弼半,自己一。辜鸿铭书影响欧洲,德国指定读。他的怪僻从文化碰撞来,留辫子秀保守。俩人事件反映民国学术自由,新旧交融。 北大蔡元培兼容,让他们共存。事件后,刘文典声誉高,辜鸿铭转变看法。俩人推动中西交流。刘文典一生校勘古籍,贡献大,如《淮南子》难,他引用千种资料。辜鸿铭译中国经典,输出文化。俩人虽性格怪,却真学者。刘文典拒日伪,民族气节。辜鸿铭一战时推中国精神救世界。事件小,却秀民国大师碰撞。刘文典后转多校,1958逝。他的书后世用,推动研究。 辜鸿铭1928逝,留影响。俩人故事告诉,学术争不坏事,推动进步。民国乱,却人才出,因自由环境。刘文典学生成作家学者。他的教学严,注重独立思考。辜鸿铭演讲博彩,俾斯麦诞辰会上即兴讲。俩人事件成轶事,流传广。反映时代,年轻人如刘文典挑战前辈。刘文典从革命转学术,辜鸿铭从西方回东方。俩人融合中西。刘文典晚年谢绝去美,留大陆教书。俩人贡献永记。
1917年,刘文典到北大教书。一天,辜鸿铭问他:“你教什么课?”“汉魏文学。”刘
历史破局者
2025-07-28 10:02:09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