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深秋,马继援进了宋美龄的官邸。这孩子心里其实有点数——宋美龄叫你去喝茶,茶水里肯定不止有茶。 马继援那点心里嘀咕一点没错。宋美龄这杯“茶”,甜腻底下藏着刀刃呢。什么拉红线牵姻缘,别逗了,老蒋那边正愁怎么收拾这些拥兵自重、跟土皇帝似的各地军阀呢。刚打完日本,硝烟味儿还没散干净,可老蒋心里,比打鬼子更让他睡不着觉的,就是青海马步芳、宁夏马鸿逵、山西阎锡山、广西李宗仁这帮“盟友”。地盘是人家的,枪杆子是人家的,听调不听宣,比敌人还膈应。 马家?尤其是青海的“青马”,那真是颗扎手的硬钉子。马步芳把青海经营得铁桶一块,军政一把抓,别说中央的政令,连只苍蝇飞进去都得看马家军的脸色。更麻烦在于,他们顶着回族、伊斯兰教的名头,手下几万骑兵可不是摆设,在西北那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搞起割据,中央军想收拾,远着呢,成本高着呢,代价得掂量掂量。 这会儿派“第一夫人”亲自出面招待小马,给“西北太子爷”介绍对象?嘿嘿,摆明了唱一出“招安戏”嘛。意思明摆着:中央给足你们马家面子了,瞧瞧,领袖夫人都来当媒人了,够抬举你们了吧?识相点,顺着这“亲善”的梯子往下爬,以后安安分分,让整编就整编,让交权就交权,别跟中央拧巴着了。这一套软刀子割肉的功夫,是蒋介石那帮人处理地方实力派的惯用伎俩——面子给得足足的,里子该拿的你一点别想跑。 可问题来了,这套戏码骗得了谁啊?宋美龄信基督教的,满口上帝博爱,结果跑来给信奉伊斯兰教、手下清一色回族士兵的军阀儿子保媒拉纤,这画面想想都觉得拧巴。马步芳他们玩了大半辈子枪杆子,从血水里爬出来的,什么场面没见过?一个“媒人”就能让他们心甘情愿交出命根子般的军队和地盘?太天真了吧。 这种所谓的“政治联姻”游戏,蒋介石政府玩得不少。本质上就是把国家权力、人事任免、军事控制这些本该摆在明面上、按规则来的东西,塞进私人关系、家族裙带、暗室交易的泥潭里。仿佛地方服从中央,不是基于共同的国法纲纪,而是靠某个大人物跟你关系铁不铁,或者有没有姻亲关系撑着。这种玩法,把国事彻底变成了私人交情和裙带关系的斗兽场。 再说深点,四大家族(蒋宋孔陈)那会儿都快把国家掏空了,整个官僚系统烂得像一锅粥,前线将士缺衣少粮饿肚子,后方权贵们舞照跳钱照捞。就在这种烂摊子背景下,蒋宋夫妇还有心思琢磨怎么用“结亲家”这招来摆平地方军阀?可见他们根本没看清问题的根子在哪里。他们觉得只要面子功夫做到位,“恩威并施”一下,地方上的刺头们就能服服帖帖。可马步芳这类军阀,最看重的就是实打实的兵权和地盘,几句好话、一份表面荣光就想换走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笑话! 这些精心设计的“情感拉拢”和权术游戏,简直像一场滑稽的徒劳。几年之后,就在1949年,这位宋女士曾“亲切关怀”过终身大事的马继援,带着他老爹的精锐骑兵,一头撞上了西北野战军的铜墙铁壁,在陇东被打得丢盔卸甲。至于“爱民如子”的马步芳,逃跑前还把抓来的解放军战俘和平民几千人屠了个干净,暴虐本性暴露无遗。而那位亲自做媒、想拉拢马家的“第一夫人”,早就收拾细软飞过大洋,在纽约的公寓里遥望故国烽烟了。当年官邸里那场笑语晏晏的品茶,那番貌似推心置腹的“关怀”,此刻回味,是何等的讽刺。它映照出的,是一个政权核心的短视、腐朽与无望。那杯茶,香气散尽后,只剩苦涩的渣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43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出了车祸,有人怀疑是蒋介石指使的,蒋介石听说后火冒三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