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黄百鸣拍《家有喜事》,他请来刚走红的周星驰,周星驰要价800万,而当时名声大噪的张国荣也不过是300万,可黄百鸣却爽快答应。 但周星驰接下来提的要求,更是让黄百鸣为难。
那会儿《家有喜事》刚换角,原定演大哥的林子祥家里着火,临时要去美国处理。
黄百鸣找周润发救场,对方档期排到了明年;转头找周星驰时,这个刚凭《赌圣》走红的年轻人,直接甩出了 “800万” 的价码。
“张国荣才300万……” 黄百鸣试图讨价还价。周星驰没抬头,翻着剧本说:“我演的角色,值这个数。”
更棘手的还在后面。周星驰看完剧本,突然说:“我不演娘娘腔二哥,要演三弟,还得跟张曼玉搭戏。” 这等于让张国荣换角色,黄百鸣急得直转圈——张国荣是他好不容易请来的,哪好意思开口?
没想到张国荣听完,笑着拍他的肩膀:“没事,二哥我也能演。” 转头还跟周星驰说:“三弟这个角色挺有趣,你好好发挥。”
黄百鸣后来才知道,张国荣早就听说片酬的事,却半句没提。
拍二哥翘兰花指、敷面膜的戏时,他把那种 “别扭又认真” 的劲儿演得活灵活现,连周星驰都偷偷竖起大拇指。
片场的张曼玉是出了名的 “急脾气”,赶场时总带着火气,有次跟周星驰对戏,嫌他台词改太多,当场翻了脸。
周星驰没还嘴,等她气消了,递过去瓶可乐:“刚才那段,我觉得你那样说更带劲。” 转头继续琢磨怎么把 “花花公子” 演得又贱又可爱——后来电影里,他对着镜子耍帅,突然被烟头烫到的桥段,就是他自己加的,逗得全场笑到打鸣。
电影上映那天,黄百鸣蹲在影院门口数人头,看着排到街角的长队,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4900万票房,成了当年的黑马。
庆功宴上,周星驰迟到了半小时,张国荣端着酒杯笑:“800 万的大明星来了?”
黄百鸣的心猛地一沉,怕周星驰翻脸,没想到对方咧嘴笑:“张哥说笑了,我这800万,有一半得算你的。” 张国荣摆摆手:“你值这个价。” 那天黄百鸣才知道,张国荣早就清楚片酬差距,却从没让他难堪。
五年后拍《家有喜事2》,周星驰的片酬涨到1800万,黄百鸣差点把家底掏空。
开机前,张国荣突然打来电话:“怎么不叫我?我来客串,一分钱不要。” 他演了个几分钟的神父,穿着长袍站在镜头前,眼神亮得像星星,拍完还帮着新人搭戏,临走时说:“票房好的话,请我吃碗云吞面就行。”
黄百鸣后来总说,周星驰像把锋利的刀,能劈开票房的难关,但张国荣像团暖炉,能焐热人心。
周星驰拿800万时,会把每个镜头磨到极致,让观众笑到拍大腿;张国荣拿300万时,会帮着搭戏、改剧本,甚至在庆功宴上替别人圆场。
这世上的 “值” 有两种,一种是看得见的票房数字,一种是看不见的江湖义气。
黄百鸣运气好,两种都遇上了—— 一个让他赚得盆满钵满,一个让他明白,娱乐圈除了钱,还有更重的情分。
就像《家有喜事》里那句台词:“一家人嘛,计较那么多干啥?” 放在这两个演员身上,也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