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里,涉及到南京那段历史的抗日题材影视作品很容易踩雷,我会本能的敬而远之。

涵阳评趣事 2025-07-27 13:46:22

在我心里,涉及到南京那段历史的抗日题材影视作品很容易踩雷 ,我会本能的敬而远之。

在我心里,抗战题材的电影,不需要德械盔,不需要狙击步枪,不需要特种部队,不需要侮辱女性身体噱头,能够用符合历史背景的逻辑,讲一个令人信服的故事,就足够震撼人心了。毕竟,抗战如此艰苦卓绝,如果连我一个舒舒服服的日子人都无法说服,那在真实的历史中,就更没有存在的可能。其实,我更不想看到的是:如果你自己故事都讲不好,反而会给那些不服气的人,提供否认历史罪行的借口。尤其是放在南京这种题材上。

所以我很希望,有人能用最朴素的方式,以真实的南京历史背景,讲一个合理的故事。这就是我一个人去看《南京照相馆》的原因。

我一个人去看的《南京照相馆》,还因为我不想让别人看到我流泪。但是还好,我在现场发现大家其实都一样。但是,这个电影其实并不依靠刺激场面撞击观众,也不讲打仗,更像一场压抑的密室逃脱,有很多巧妙的设计让剧情的推进更合理,让人物的变化更有说服力,但没有主角光环,或者说主角根本就不是人,是1937年的南京。这些手法,让我感觉这个电影背后的创作者仿佛不是在拍电影,而是像一个咬着牙的战士,在打另一场仗,它无声却又像呐喊一般,把照相机与枪相提并论。

在这个电影,你看不到很多电影背着的那个包袱,就是非要从日本人身上发掘人性。这也是那些电影让我敬而远之的原因。《南京照相馆》甚至还利用了这个刻板印象,当长得人畜无害的反派最后露出真面目时,我心里在鼓掌。

最后我想给大家提供一个历史背景。就是也许有人会对电影临近结尾有些疑问,即使拿到通行证,又能到哪里去?

当时从南京保卫战开始,一些外国人在南京西北设立了一个收容难民的国际安全区,虽然日军也冲入安全区内实施过很多暴行,但日军为了维护国际观瞻,相比外面的地狱,这里还算一个相对安全的难民营。但没多久,日军害怕夜长梦多,就赶走了这些外国人解散了安全区,殊不知这让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更广泛的传播开来。所以,“主角”进入了安全区,未来突破日军封锁逃离南京的机会就大得多,我们今天经常提到的那些为南京大屠杀提供铁证的国际友人,都来自于这个安全区。如果你看电影时对这个设定有疑惑,希望能想起我提到的这个历史背景。

就平静的写这些吧。毕竟是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情绪真的还需要消化一阵。

0 阅读:0
涵阳评趣事

涵阳评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