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当抗东北抗联将领王德林前往吉林敦化首富戴万龄家募捐时,门外突然出现200多名持枪壮汉。他心中暗叫不妙,对方应该是准备暴力抗捐了。
戴万龄,1871年生在山东莱州掖县,家里穷得叮当响。四岁那年,山东闹灾荒,他跟着爹妈闯关东,到了吉林敦化。起初租地种田,日子苦哈哈,但戴家人硬是靠双手开荒置地,攒下家业。长大后,戴万龄接手家务,不光种地,还做粮食买卖,开了小作坊,成了当地有名的富户。可他不是那种抠门的地主,灾年减租、送粮送衣,乡里人都夸他心善。 王德林,1874年生在山东沂水,家里更穷,小时候念过两年书。1894年,他一个人闯关东,干过伐木工、窑厂工,胆子大得很。1899年,他在双城子看到沙俄欺负华工,火了,领着人反了侵略者,得了个“红胡子老王林”的名号。他跟戴万龄脾气相投,都看不惯外敌欺负中国人,俩人拜了把子,经常一块儿骂日本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他们铁了心要抗日。 1932年2月18日,王德林带着救国军去找戴万龄帮忙。那会儿日本人刚占了东北,他的队伍缺粮少弹,急需支持。戴万龄二话不说,把人迎进家,摆上热乎饭菜聊抗战。王德林一提募捐,戴万龄就去安排人手。结果没多久,院外来了200多个持枪的壮汉,王德林一看这阵仗,心里咯噔一下,以为戴万龄要翻脸抗捐。谁知戴万龄笑着解释,这都是附近村里的猎户和佃农,自愿来抗日的。原来,戴万龄早把自己的铺子卖了,换了枪支弹药,还召集了这些好汉,等着跟王德林干大事。这误会一解开,俩人更铁了心要并肩作战。 募捐后,戴万龄带着全家和这200多人加入了王德林的救国军。1932年春,他们一块儿打敦化县城,虽然没守住,但狠狠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日军咽不下这口气,派兵烧了戴家大院,留守的亲戚全被杀光,家业毁于一旦。戴万龄咬着牙,继续跟日寇死磕。1933年,日军围剿加码,救国军伤亡惨重,王德林带伤员退到苏联,想留点火种。可戴万龄不走,他说自己是东北人,死也要死在这儿。他带着剩下的人,加入了其他抗日队伍,在长白山里打游击。1937年,他探情报时被日军抓住,受尽酷刑也没开口,最后被杀,年67岁。 戴万龄六个儿子全上了战场,没一个怕死的。长子戴克俭带队偷袭日军粮仓,战死了;其他几个儿子也一个接一个牺牲,连12岁的小孙女都给抗联送信,最后也被日军害了。家里女眷也没闲着,缝军衣、送物资,个个拼了命。到东北光复时,戴家200多人死的死、散的散,就剩几个寡妇和孤儿。这份牺牲,真是让人心里沉甸甸的。 戴万龄和王德林的事迹,是东北抗战史上的硬骨头。他们用命拼出来的精神,2022年还被吉林省政府追认,戴万龄等七人成了革命烈士。这不只是历史,更是咱们民族不服输的底气。戴家满门忠烈,跟古时候的杨家将有一拼,值得咱们永远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