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毛泽东根据许光达的贡献提议:授予他为大将军衔,许光达:给我降一级吧!
许光达为什么要这样做?原来在授衔名单初定时,他被列为大将人选,但许光达认为自己资历不够,主动要求降为上将。
毛泽东看完申请书后对身边工作人员说:“别人都嫌衔低,许光达倒要求降衔。”但组织决定维持原议,许光达仍被授予大将军衔。
许光达的理由很实在:长征时期,他因伤在苏联治疗两年,错过了最艰苦的爬雪山过草地,他觉得与同期将领相比,自己贡献不够大。
申请被驳回后,许光达又找到老上级贺龙,贺龙劝他:“组织决定就别再想了。”许光达还是不死心,又通过其他渠道反映。
彭德怀亲自登门劝说:“你就安心接受吧,这是组织考虑的结果。”许光达依然坚持己见,搞得装甲兵司令部的参谋们都发现司令员这段时间总是愁眉不展。
转机出现在一个普通晚饭后,妻子邹靖华建议:“既然军衔改不了,能不能申请降低待遇?”这个想法让许光达茅塞顿开。
他再次写申请:“如果组织认为不宜降衔,请将我的行政级别从四级降为五级。”这次申请获得批准,许光达成为十大将中唯一的行政五级大将。
什么是行政五级?当时军队干部按行政级别享受待遇,四级对应的工资是每月560元,五级只有420元,许光达每月主动少拿140元工资,相当于普通工人3个月收入。
这样的性格在许光达身上并不意外,延安时期,他曾因多领了5斤小米而专门写检讨书,担任装甲兵司令员后,他给家里立下规矩:不准收礼,不准用公车接送孩子上学。
有一次,许光达的儿子问他:“爸爸,别人家的孩子都坐公车上学,为什么我不能坐?”许光达说:“公车是国家的,不能用来干私事。”
许光达还亲手写了“清白传家”四个字送给儿子,告诉他:“做人要清清白白,不要贪图不该得的东西。”
1955年授衔典礼上,许光达穿着崭新的大将军服,但他心里想的是:这个军衔对我来说太高了,典礼结束后,他对身边的人说:“我这个大将是组织硬给我的。”
许光达的让衔故事在军中传开后,引起不小震动,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做作,但更多人被他的品格感动。
时任总参谋长的粟裕听说此事后说:“许光达这个人,我了解,他不是做样子,是真的觉得自己不配。”
陈毅元帅也评价说:“许光达让衔不让名,让级不让责,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其实许光达的军事才能并不逊色,他是中国装甲兵的创建者,把一支马背上的军队建成现代化装甲部队,朝鲜战争期间,他训练的坦克兵在上甘岭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许光达从不居功自傲。他常说:“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没有什么了不起。”
1969年,许光达在北京病逝,终年61岁。
许光达去世后,家属按照他的遗愿,将他的所有藏书捐献给国家,这些书籍大部分是军事理论著作,还有不少是他自己翻译的外国军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