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大庆油田发现者谢家荣吞下一整瓶安眠药,在家中自戕。第二天,妻子吴镜侬

画画的哈哈 2025-07-25 20:20:10

1966年,大庆油田发现者谢家荣吞下一整瓶安眠药,在家中自戕。第二天,妻子吴镜侬在他身边发现了一张字条,上面短短十个字令人泪目。 (信源:中国能源新闻网——能源人物丨他是发现大庆油田的大功臣——谢家荣;中国电力报——他是发现大庆油田的大功臣) 一九六六年的夏天。八月八日,在地质科学院的大院里,六十八岁的谢家荣被迫跪在地上。这位为中国地质事业奉献了一辈子的老人,因病动作稍慢,就被造反派强按着头,呵斥声不绝于耳,身心受尽屈辱。 仅五天后的一个寻常夜晚,为免打扰妻子吴镜侬休息,他独自前往客厅就寝。翌日清晨,妻子发现他已与世长辞。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吴镜侬悲痛欲绝,而保姆却表现得异常冷静,首先联系了儿子谢学锦。 造反派和公安人员赶到时,谢学锦通报“谢家荣因心脏病去世”,刻意没说“我父亲”,这是当时无奈的自保之举。尽管医院诊断为心脏病猝发,但关于谢家荣自杀的流言很快写满大字报,自杀在当时是重罪。几天后,吴镜侬也追随丈夫而去。 这位老人一生清贫,没留遗产,骨灰下落不明,子女只能将他用过的罗盘放进空骨灰盒作为纪念。 然而,悲剧前谢家荣的一生无比璀璨。他19岁赴美留学,3年获威斯康星大学地质学硕士后归国。31岁用“庚子赔款”赴德深造,“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毅然回国。 许多人不知,如今家喻户晓的大庆油田所在的松辽盆地由谢家荣首次命名,华北油田“古潜山”找油理论也由他率先提出。1946年,他发现淮南八公山大煤田,被誉为“千秋功绩”。抗战时,他带二三十位地质学家为国家找稀缺矿产。 他既是实践家,也是教育家。他创立中国地质学会,多部地质学相关专著出自他手。上世纪50年代,全国各省地质局总工程师一半是他学生。 新中国成立后,他坚信中国不缺油,编绘《中国含油远景图》划出二十二个产油区,预测准确率惊人。 然而,这样一位巨匠背负的“罪名”成了家人阴影。1973年,其孙谢渊泓插队后凭成绩和推荐考大学却落榜,次年得知因祖父“自杀”结论政审不通过。 绝望中他求母亲开“心脏病亡”证明,母亲借钱赴京,幸运开到证明。但下午想多要几份时,熟人已因开证明挨批,好在组织未深究,谢渊泓得以入学,后考上研究生、赴德读博并定居海外,这是个体命运对那段历史的突围。 与此同时,地质学界悄然争论大庆油田发现真相。长久以来,官方宣传归功于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但曾与谢家荣共事的黄汲清院士知其不符事实。 多年后,谢家荣的追悼会终于得以举行,然而悼词依旧沿用了“心脏病突发”的表述,内容空洞,且未流露丝毫歉意。 一九八八年,适逢谢家荣九十诞辰,其子谢学锦和黄汲清等人的仗义执言,有谢学锦的奔走呼号,谢家荣这个名字和他的功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未能得到应有的承认。 谢家荣的悲剧,是一面深刻的历史镜鉴,它照见了那个时代对科学与人才的无情摧残。他破除“中国贫油论”的远见,他对国家矿产勘查的功绩,以及那份爱国之心,是任何政治风云都无法抹去的遗产。 时间终将洗去尘埃,让真正的价值日益彰显。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铭记和评价那些曾为这个国家做出杰出贡献,却一度被历史遗忘的英雄们呢?

0 阅读:32
画画的哈哈

画画的哈哈

画画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