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人愤怒了。俄乌谈判桌上,俄罗斯代表团团长梅津斯基一句话直接把舆论掀了个底朝天——俄方已经向乌克兰移交了7000多具乌军遗体,并且计划再送3000具。消息一出,乌克兰国内瞬间炸开了锅。 7月23日那场谈判,当时俄乌第三轮直接谈判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谈完后梅津斯基在记者会上透露了移交遗体的事。他说俄方已经移交了7000多具乌军遗体,还准备再移交3000具。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7000多具遗体,那得多少个家庭破碎啊。消息一传开,乌克兰的社交媒体瞬间被愤怒的声音淹没,各种抗议活动也在各地爆发。 为啥乌克兰人反应这么大呢?这里面有好几个原因。首先,这么多遗体被移交,直接暴露了战争的残酷性。俄乌冲突从2022年2月爆发到现在,已经打了三年多,双方都伤亡惨重。 乌克兰官方虽然偶尔会公布一些伤亡数字,但这么大规模的遗体移交,让民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战争的可怕。很多家庭之前只知道亲人在战场上失踪,现在突然得知遗体被俄方移交回来,那种悲痛和愤怒可想而知。 其次,俄方移交遗体的方式也让乌克兰人觉得不舒服。梅津斯基在谈判桌上公开说这事,有点像是在展示俄方的“人道主义”,但在乌克兰人看来,这更像是一种心理战。 他们觉得俄方是在故意揭他们的伤疤,让乌克兰在国际社会面前丢脸。而且,俄方还提到计划再移交3000具,这让乌克兰人觉得俄方是在威胁他们,暗示战争还会继续,伤亡还会增加。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乌克兰国内的基础设施在战争中遭到了严重破坏。俄方移交遗体需要乌克兰方面接收,但乌克兰的很多地方因为战火,冷冻设备、运输工具都不够用。 就像梅津斯基说的,要是乌克兰有足够的冷冻设备,俄方就把剩下的3000具也送过去。这听起来像是俄方在做好事,但实际上却让乌克兰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乌克兰人觉得,俄方一边在战场上打击他们的基础设施,一边又拿遗体移交说事,这不是故意刁难嘛。 乌克兰政府的反应也加剧了民众的愤怒。谈判结束后,乌克兰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秘书乌梅罗夫表示,乌方提议在8月底前举行一场领导人会议,还释放出愿意停火的信号。 但民众可不买账,他们觉得政府在谈判中没有为阵亡士兵争取到足够的权益,反而让俄方占了舆论的便宜。很多人在社交媒体上质问政府,为啥不早点把遗体接回来,为啥不在谈判中强硬一点。 更让乌克兰人愤怒的是,俄方移交遗体的过程中,双方的交换并不对等。根据之前的谈判协议,双方应该交换战俘和遗体,但实际上俄方已经移交了7000多具乌军遗体,而乌方移交给俄方的遗体却少得可怜。 有报道说,截至7月中旬,乌方只移交给俄方不到100具遗体。这种不对等让乌克兰人觉得俄方在单方面展示“仁慈”,而乌方却显得很被动。 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乌克兰国内的财政压力。乌克兰法律规定,每名阵亡士兵家属可以获得大约36万美元的赔偿。要是接收俄方移交的10000具遗体,乌克兰政府就得支付36亿美元的抚恤金。 这对本来就财政紧张的乌克兰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有消息说,乌克兰政府为了缓解财政压力,甚至想通过立法把失踪军人的死亡认定推迟到冲突结束两年后,这让民众更加愤怒,觉得政府是在逃避责任。 国际社会的反应也让乌克兰人心里不是滋味。联合国和欧盟虽然呼吁双方遵守人道主义法,但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措施来帮助乌克兰。美国虽然恢复了对乌军援,但在遗体移交这件事上,也没有给乌克兰足够的支持。乌克兰人觉得,国际社会对俄方的行为谴责不够,反而让乌克兰在这场舆论战中处于下风。 这场遗体移交事件还引发了乌克兰国内的政治分歧。一些人要求政府采取更强硬的措施,对抗俄罗斯;另一些人则呼吁通过谈判解决冲突,减少伤亡。这种分歧在社交媒体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支持不同立场的人在网上互相攻击,整个国家的情绪都被这场事件牵动着。 其实,俄乌之间的遗体移交问题由来已久。早在2025年6月,俄方就曾提议交换6000具遗体,但因为各种原因,交换过程并不顺利。乌克兰方面因为基础设施受损、财政压力大等原因,多次推迟接收遗体。这让俄方觉得乌克兰没有诚意,而乌克兰民众则觉得政府无能。 这次梅津斯基的话,就像一根导火索,把之前积累的各种矛盾都引爆了。乌克兰人愤怒的不仅仅是俄方移交遗体这件事,更是对战争的厌倦、对政府的不满、对未来的担忧。他们希望战争早点结束,希望亲人的遗体能够早日安息,希望政府能够真正为他们的利益着想。 现在,俄乌冲突还在继续,遗体移交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乌克兰人愤怒的情绪还在蔓延,他们期待着政府能够采取更有效的措施,结束这场战争,让他们的生活回归平静。但在目前的情况下,这种期待似乎还很遥远。战争带来的伤痛,还在持续折磨着乌克兰的每一个家庭。
乌克兰人愤怒了。俄乌谈判桌上,俄罗斯代表团团长梅津斯基一句话直接把舆论掀了个底朝
天天纪闻
2025-07-25 16:17:32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