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前总司令、现乌克兰驻英国大使扎卢日内称,如果乌克兰一心只想达成停火协议,而不是确保自身未来安全,那么俄乌冲突将会持续到2034年。 扎卢日内现在的身份有点微妙,今年二月,他因为和泽连斯基在军事策略上意见不合,总司令的位子没保住,转头被派到伦敦当大使去了。 人虽不在战场中心,但眼睛没离开前线,他点出俄乌冲突已进入“消耗战”新阶段,过去那种大开大合的打法不灵了,现在拼的是谁能耗得更久,谁更能扛得住。 这话其实点破了眼下最残酷的现实,目前双方都在咬牙硬撑,但天平已经开始出现倾斜了。 双方技术上的差距是他特别揪心的地方,无人机如今在战场上多重要,看看新闻里天天报的无人机袭击就知道了。 扎卢日内不客气地指出,乌克兰在军事技术应用上已经落后俄罗斯一截,俄罗斯那边可没闲着,直接建了全球最大的无人机工厂,一天能造170架“天竺葵”自杀式无人机,据说还要往500架的日产量冲。 这种机器虽便宜,可成群结队扑过来,再好的防空系统也扛不住啊,反观乌克兰,虽然也画了个雄心勃勃的无人机发展蓝图,但钱从哪来、技术瓶颈怎么破,现实问题一堆。 前线乌军用的武器里,国产的只占四成,剩下全靠美西方的外援,这仗打得多被动可想而知。 更扎心的是,一些冷冰冰的技术分析似乎也在印证他的担忧,英国那边有人工智能推演战局,结论看得人心里发毛:“乌克兰的抵抗正在每分钟加速崩溃”。 话虽刺耳,但看看战场,俄军集结16万部队蓄势总攻,乌方兵源吃紧到要考虑征召60岁以上老人和女性入伍,这些信号都不太妙。 就连扎卢日内自己五月份在基辅也说过一句大实话,别指望什么奇迹能让乌克兰回到1991年的边界了。 他主张转向“高科技生存战”,用最少的人力和经济成本换取最大战果,这种思路透着清醒,但也招来非议,毕竟国土沦丧的痛楚摆在那里。 国际上,乌克兰的处境同样微妙,美国前一秒还在加码军援,后一秒就有风声传出,特朗普团队在琢磨要不要把泽连斯基换掉,让扎卢日内顶上。 泽连斯基显然嗅到了危机,赶紧喊话要和普京直接谈,但急转弯的外交策略效果并不怎么样,刚在土耳其结束的第三轮谈判只谈了一小时,除了换俘,实质性成果为零。 这么一盘算,扎卢日内的警告绝非空穴来风,他真正想点醒的是,停火协议签得再快,也治不好乌克兰防御能力的“软骨病”。 俄罗斯的战争机器一旦开足马力,产能和战术调整能力远超预估,乌克兰若只顾眼前停火,不筑牢长期防御体系、不摆脱对外援的深度依赖,战火复燃只是时间问题。 而持续二十年的冲突对乌克兰意味着什么?国力掏空、一代人凋零、彻底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 避免这种悲剧,靠的不是一纸和约,而是扎扎实实构建起“打不垮”的国防底气。 参考资料:环球网,2025-07-24,《梅金斯基:俄乌元首会晤前须先解决协议问题 否则毫无意义》
乌军前总司令、现乌克兰驻英国大使扎卢日内称,如果乌克兰一心只想达成停火协议,而不
沈言论世界
2025-07-25 16:17:0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