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梅内伊这次算是赌对了!
伊以停战后,以色列从欧美手上补充了足够的弹药,但他们这次没有选择对伊朗动手,反而盯上了叙利亚,这让伊朗得到了宝贵的喘息机会。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为啥以色列突然“换靶子”?
那时因为叙利亚打了十几年仗,早被折腾得不成样子。
以前俄罗斯在的时候还能撑着点防空网,结果俄乌冲突一闹,俄罗斯把主力装备都撤走了。
中国卖的JY-27反隐身雷达也被炸没了。
现在的叙利亚领空,以色列是想怎么飞就怎么飞。
更关键的是,叙利亚对以色列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叙利亚挨着土耳其、伊拉克、约旦,以色列守着戈兰高地,叙利亚就像个“前哨站”。
伊朗这些年一直通过叙利亚往黎巴嫩真主党送武器,那些导弹火箭弹顺着叙利亚的公路火车往黎巴嫩运,以色列睡觉都得睁只眼。
现在伊以刚停火,以色列哪能容忍这条“运输线”继续畅通?
直接打叙利亚,就是要把伊朗的手从自己家门口“剁”了。
而且内塔尼亚胡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联合政府里沙斯党刚退出,现在议会里就剩一票优势,随时可能散架。
这时候打叙利亚,既能转移老百姓对政府内斗的注意力,又能塑造“强硬护国”的形象,说不定还能缓和下台危机。
内塔尼亚胡算盘打得精:打伊朗风险太大,打叙利亚既能立威又没太大代价,何乐不为?
于是七月中旬,以色列战机一批接一批往叙利亚飞,总统府、国防部、总参谋部这些核心目标全挨了炸。
叙利亚新政府刚上台没多久,正想搞“国际化改革”,甚至想在戈兰高地问题上松松口,跟国际社会缓和关系,结果以色列根本不吃这套。
叙利亚南部有个苏韦达省,住着三十万德鲁兹人,以色列境内也有十四万德鲁兹人,两边血缘宗教都沾亲带故。
以色列打着“保护兄弟”的旗号,其实就是想把这地方变成自己的“安全缓冲区”,把戈兰高地攥得更紧。
回头看哈梅内伊之前的策略真是老辣。
面对以色列的军事压力,他没硬着头皮硬刚,反而把以色列“引”到了叙利亚。
这一招“围魏救赵”,让以色列权衡利弊后选了块软柿子捏,现在伊朗不仅没被打垮,还利用停火期恢复了实力,算盘打得比谁都精。
中东这盘棋,从来就没消停过。
以色列打叙利亚,表面看是“以攻为守”,其实是把自己卷进了更复杂的泥潭;叙利亚新政府想发展,却被以色列的炸弹泼了冷水;美国想推的关系正常化,又被现实狠狠上了一课;伊朗则在别人打架时悄悄给自己续命。
现在的问题是,接下来各方会怎么走?
以色列会不会趁热打铁继续扩大在叙利亚的控制?
伊朗修好核设施后会怎么回应?
美国又会出什么新招数?
这些问题,恐怕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评论区我们一起讨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