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访华前先到日本,开口一句话让日方惊出冷汗,转头就找中方解释“绝无此意”冯德莱恩这次去日本,一上来就说了一个让人意外的点子——欧日两国应该联手开采稀土,建立一个“竞争力联盟”。
在现在这个全球经济环境下,稀土的作用非常关键。
它用在高科技产品、新能源设备等多个重要行业,可以说是现代工业的“营养剂”。
欧盟和日本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力量,对稀土这类资源有很高的需求。
近几年,欧盟一直在想办法减少对某些国家在关键矿产上的依赖,比如在格陵兰岛、非洲以及欧洲本地都启动了不少稀土开发项目。
但开发稀土不仅需要大量资金,还需要先进的技术。
日本在稀土提炼和回收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冯德莱恩的思路是,日本提供技术,欧盟负责资金和场地,一起打造从开采到提炼再到回收的完整产业链,以此减少对中国稀土供应的依赖。
同时,她还提到要在贸易和技术方面制定全球性的标准,目的是为了对抗东方大国在全球关键矿产领域的主导地位。
她设想中的“欧日联盟”,要成为全球供应链中,尤其是在稀土材料、汽车电池和半导体等核心领域的重要“监管者”。
欧盟认为,通过和日本合作,可以在全球规则制定上获得更多发言权,在与中美等国的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不过,冯德莱恩的这番话让日本代表当场感到震惊。
日本和韩国一样,在关键矿产供应链上和东方大国有着很深的联系,也有多年的合作基础。
东方大国是全球主要的稀土生产国和出口国,拥有丰富的储量和成熟的产业链。
日本长期以来在稀土等关键矿产的供应上,一直受益于和东方大国的合作。
即使在东方大国实施关键矿产出口限制后,日本也第一时间拿到了许可,待遇和东盟国家差不多。
这种稳定的合作关系对日本的高科技产业和制造业来说非常重要,保障了其发展所需的原材料。
日本很清楚,如果因为欧盟的提议而卷入和东方大国在关键矿产上的对立,可能会破坏现有的稳定供应体系。
一旦和东方大国的关系出现裂痕,日本企业可能面临原材料断供、成本上涨等一系列问题,这对高度依赖进口关键矿产的日本经济来说,风险非常大。
所以,日本方面对此没有直接回应,态度相当谨慎。
日本媒体称,会后他们立刻通过私下渠道向东方大国说明“日本没有这个意思”。
这一举动充分显示了日本在处理与欧盟和东方大国关系时的小心谨慎。
日本明白,自己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和东方大国的合作,特别是在关键矿产方面。
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稳定、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维护与东方大国在关键矿产供应链上的合作共识,对日本的产业稳定和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日本不想因为欧盟的外部建议而节外生枝,引发不必要的矛盾。
从更深层次看,日本在外交上一直试图在大国之间保持平衡。
一方面,日本和美国关系密切,在一些国际事务中跟着美国走。
另一方面,日本也清楚,和东方大国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潜力很大,对其自身发展非常关键。
这次冯德莱恩的提议,让日本陷入了两难。
为了避免影响和东方大国的关系,日本只能赶紧澄清立场,防止产生误解。
冯德莱恩访华前在日本的这番言论和之后日本方面的反应,深刻反映出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各国之间的复杂利益关系。
欧盟希望通过和日本合作,在关键矿产领域提升自身竞争力,抗衡东方大国,但这个想法并没有得到日本的积极回应。
日本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外交平衡的考虑,迅速向东方大国解释立场,避免陷入不必要的争端。
这件事也为即将到来的中欧峰会增添了更多变数,中欧在关键矿产等经贸领域的谈判,可能受到这次日欧互动的潜在影响,国际社会正密切关注后续的外交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