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人凤问蒋介石:“关押了11年的杨虎城该怎么处理?”蒋介石看了毛人凤一眼,说:“留他做什么?早就该杀了!”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联袂发动兵谏。他们扣押亲赴西安督战“剿共”的蒋介石,迫其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此事件一举扭转中国历史走向。然而事件过后这两位英雄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张学良被长期“严加管束”,虽失去自由,性命却得以保全。杨虎城却在被迫出国考察后,面对国内全面抗战硝烟弥漫,竟于1937年底抱着满腔赤诚毅然归国,盼能上前线为国拼杀。 可惜等待着他的是精心预设陷阱。刚一踏上国门,他便被诱捕关押,从此深陷囹圄,那铁窗生涯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整整十一年。 蒋介石与杨虎城的对立,远不只是军事命令的冲突那么简单,其中沉淀的是复杂权力对峙与根深蒂固的个人恩怨。杨虎城将军所代表的西北地方实力派,恰似插在蒋介石中央权力核心中间的一根尖刺。 西安兵谏一事,让蒋心中恨意如烈火般熊熊燃烧,杨虎城于他而言,远非一个背叛的军人那么简单,他是整个西北权威的象征,是让蒋寝食难安的隐患。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接连解放,形势已经不可逆转。到了8、9月间西南地区也逐渐面临大军压境的紧迫局势。 而此刻蒋介石已经退守幕后,名义上将总统之位让给李宗仁,却在幕后仍掌控一切实权。 面对汹涌而至的全国解放洪流,蒋介石已在焦虑地盘算着撤退前所谓“清理后方”。正是在此时,关于杨虎城这“钉子”的处理问题被提上台面。 8月末,毛人凤从西南专程飞抵厦门,正式请示。蒋介石那毫不犹豫的杀令,看似脱口而出,实则背后潜藏着冷酷而清晰的逻辑。 随着蒋系军事在大陆崩溃,代总统李宗仁曾试图推动释放在押政治犯以求和谈空间,其中张学良、杨虎城被重点提及。 蒋介石在幕后得知后尤为恐惧:杨虎城一旦被释放恢复自由,以他在西北军中深厚根基和广泛声望,极有可能联络旧部形成牵制力量,甚至加入西北解放进程——这对当时仍垂死挣扎中的国民党势力来说不亚于一记雷霆重击。 同时,蒋对杨虎城由来已久的心结在溃退前的仓惶处境中被放大至最高点。 于是蒋介石的密令被毛人凤带回,随即化作残忍的实施方案。1949年9月6日深夜,重庆解放的炮声已依稀可闻之时,白公馆内上演了最后一场暴行。特务以转移为由将杨虎城将军诱至歌乐山松林坡戴笠生前居所。 一进门,两名特务就手持利刃凶残行刺。先是刺向杨虎城年仅十九岁的幼子杨拯中,紧接着对杨虎城将军本人以及秘书宋绮云一家痛下杀手……这场精心策划的灭门惨剧给历史留下了无法磨灭的血痕。杨将军遇害两周后,解放军部队以雷霆万钧之势攻入重庆。 历史的剧本里充满了冰冷的讽刺。1950年初,曾负责策划执行杨虎城将军暗杀的李云翔最终在重庆被捕,随后被公审处决。而那些沾满血迹的特务如杨进兴、熊祥等主谋者逃窜无门后不久也被捕获并处以死刑。他们成了那个政权最后崩塌前疯狂的陪葬品。 1984年,距重庆解放已近四十年。彼时,一场迟来的葬礼于陕西西安庄严肃穆地举行。杨虎城将军与夫人的遗骨被迎回故土安葬于新建陵园。 灵堂之上悬挂着一幅特别的挽联:“民族英雄千古”,落款写着“张学良敬挽”。彼时仍远在宝岛被软禁的少帅,只能以字遥寄。 素材来源:3.13.23.3 米暂沉. 《杨虎城传》[M].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79: 189-198. ISBN:1109436.
1949年,毛人凤问蒋介石:“关押了11年的杨虎城该怎么处理?”蒋介石看了毛人凤
梅梅谈世界
2025-07-25 14:16:07
0
阅读:87
二闪三闪
别胡说八道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