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模式,往往是对早期母婴关系的重复。 例如: 被忽视的孩子,长大后可能更容易被冷漠、疏离的人吸引,因为这种模式“熟悉”。 被控制的孩子,可能无意识靠近强势者,重复“被支配”的关系。 健康养育的孩子,则更容易建立平等、尊重的关系。 “物以类聚”的本质,是潜意识在寻找熟悉的痛苦或爱。 比如,一个从小被父母情感勒索的人,可能会不断吸引索取型伴侣,因为TA潜意识里觉得“爱=被索取”。 这种“类聚”并非自由选择,而是心理未分化的表现。 一个人如果内心有未被处理的情绪(如自卑、愤怒),可能会无意识地靠近同样特质的人,形成“负性共鸣”。 相反,健康的人格会更倾向于选择能促进自我成长的关系。 一个控制欲强的人,可能会不自觉地吸引依赖型人格,形成互补关系。 这种动态并非偶然,而是双方潜意识“合谋”的结果。
人在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模式,往往是对早期母婴关系的重复。 例如: 被忽视的孩子,长
碎星
2025-07-25 13:37:1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