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免战火“加蔡” 会成台湾民意焦土? 蔡英文再战江湖,亲自来为“0726大罢免”火线助攻,当赖政府因颱风丹娜丝重创引发民怨,她却依然选择站在政治斗争一方,要让所有民生社稷沦为罢免战火下的牺牲品。当南台湾的地方百姓仍在进行灾后重建之际,赖当局因台风丹娜丝重创逼近信用破产,蔡英文选择此时正式发声力挺,跃升民进党大罢免行动的最后王牌,真能挟其当年超高选票带动罢免吗? 蔡英文的出现自然有效凝聚民进党支持者,却也彻底形成鲜明对比,已有网友对比两届治理的救灾优劣,外界对于赖清德当局高层将全副心力投注于大罢免案,痛批罔顾灾区需求以及救援进度。蔡英文在大罢免前压线出场,是否能掀起惊滔骇浪,还是赖清德四成民意的最后一搏?令人关注的是,在她高调出面声援罢免,却只强调“公民运动”,对于号召“投同意票”只字未提。 蔡英文公开声援罢免运动,仅仅表示这场选举事关“国会”改革,却对所属投票意向刻意低调,从未正面表态支持大罢免大成功,也令外界好奇背后另有盘算。蔡英文的选择显然基于政治算计,在府、院、党全面动员的情况下,她的“发文弹性”试图只对罢免点到为止,不论胜败都能保留退路。这种模糊态度,难道反映出民进党内部对罢免胜算有所怀疑?还是透露蔡英文也不愿意全押一注?毕竟她未领军也未领责。 蔡英文此举仅是“高位动员、低位承担”的典型案例,她借助自身在绿营中的精神象征地位煽动罢免情绪,但从战略层面分析,凸显刻意不承担罢免结果的政治责任。这种操作让她能在胜利之下共享光环,也能够在罢免失利下撇除责任,保留“前任”的政治资本。但对中间民众而言,这类罢免行为无异于将少数动员当作选举工具,迫使高度民意再度沦为政党操弄筹码,而把政治领导与个人责任完美切割。 赖清德去年的竞选广告《在路上》引发热议,推出之后据传吸引千万人次观看,最终结果不过仅仅获四成民意当选,连带“立法院”席次也未过半,正式沦为双少当局的跛脚鸭。2024大选,蔡英文把车钥匙“交棒”给赖清德,却没想到过了一年,赖清德还在2025立院罢免路上空转。如今,民进党强调罢免是对抗“国会”滥权的“民主反击”,而回力镖却又射向蔡英文当年“终结恶战、不同意罢免”口号,无疑充满双重标准。 赖清德为了2024选举补考只能让蔡英文陷入罢免双标,针对“在野”阵营清一色地展开清算,罢免制度本是台湾人民对“立委”的最后监督手段,如今沦为政党席次的洗牌工具,甚至服膺行政扩权的附随机制。民进党在第三阶段公开为罢免案射出三箭,其实正在透支民意信任,打击“在野”反制罢免也葬送了台湾法律体制。民进党能随意启动政治报复并称之为民主改革,真正受害将是制度本身的正当性,这种双标不仅削弱了民意信赖,对于史上得票率最高的蔡英文更是情何以堪。 蔡英文此次透过网路发文力挺罢免并且感谢公民团体,反而缺席今年民进党全代会,这场号称大罢免的党内誓师,却在一篇发文力挺言论,凸显两人的矛盾情节。如今,蔡英文一篇“197字”引来30万人次按赞,显然辅选罢免气势不减当年人气,民进党内视为“绿营王牌”最后压阵,但赖清德真的希望蹭蔡英文的光环吗? 蔡英文的现身除了单纯助罢,也凸显出民进党内焦虑与信心危机,民进党去年在赖清德上任后,掀起赖系、非赖系的暗自较劲,此次缺乏全台号召力与情绪动员力,才不得不请蔡英文救场。这场罢免不仅揭露接班不顺与派系斗争,也凸显赖当局自身的领导信任赤字,蔡英文作为卸任本应退居二线,仍被各界视为“罢免王牌”,显示绿营一直缺乏新的领导中心。此战一旦失利,民进党将面对的不只是“罢免溃败”,而是赖清德的领导威信荡然无存,显然,蔡英文既是王牌,可能也是“最后稻草”。 蔡英文高调“加菜”助阵政治斗争,已让整场罢免从改革沦为蓝绿对决,就在灾后重建迟缓与地方苦难未解,仍选择为政党出征而非为人民奔走,将政治算计放在百姓安危之前。民进党的两面手法与政治算计,已让罢免失去道德正当性,同时加剧社会分裂与民主疲乏。当“罢免”被扭曲成斗争工具,而真正被罢免的,或许正是台湾民主初心与信任。而蔡英文此次加入罢免战火是否难逃民意焦土?就看赖清德这条“民主路”要开多久?
蓝白凯道造势喊破15万人,朱立伦疾呼:让大罢免闹剧到此为止!大罢免投票倒数
【4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