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年,韦太后找到儿子赵构说到:你怎么这般糊涂,你小妹柔福帝姬已经死了,几天前

历史透视眼 2025-07-25 00:43:05

142年,韦太后找到儿子赵构说到:你怎么这般糊涂,你小妹柔福帝姬已经死了,几天前逃回来的一定是个冒牌货,赶紧把她杀了。而赵构,听到母亲的话,虽然很是疑惑,但立马反应过来,当即把柔福帝姬问斩。 临安城宫门外,一名宫女披头散发,跪在地上声嘶力竭,连喊七声“臣妾是柔福帝姬”。 内廷传声转告宋高宗赵构,消息很快传到大殿。 赵构眉头紧皱,不说话,宫中顿时安静,一个死了十五年的皇妹,突然出现在宫门口,这事不像假的,却更不像真的。 柔福帝姬,本该早就死了。 当年靖康元年,金兵破汴京,赵构逃出升天,其他兄弟姐妹全被金人俘走。 宫中女子,无论贵妃嫔、宫女、公主,全都被押北地。 柔福帝姬是宋徽宗赵佶所出,被称为“帝姬”,身份极贵,结果还是没逃脱北迁命运。 这一走就是十六年。中原人从没指望她们还能回来。 曾有小道消息说她已在五国城自缢,或被赐给金帅,或在途中染病而亡,死状不明,朝廷连尸首都没见着。 赵构那时已登基称帝,把“靖康之耻”锁进了祖训,不再提,谁想到,十多年后,她居然回来了。 柔福帝姬跪在宫门,衣裳残破,脸有伤痕,说是在金营中逃出,一路藏身、易容、改名,靠一位北地老仆带路,从燕京逃回临安。 她自述生平与年岁吻合,熟知宫中往事,说起当年徽宗喜好、宫中陈设、禁苑暗语,一样不少。 消息传出,满朝震动。 有老臣认出她神似徽宗。内监偷偷说,眼神与当年的帝姬一模一样。 御医诊断,说面相虽老,骨龄与真实年岁对得上,且身有北地烙印,是胡地所常施之刑。 按理说,应当接入宫中,安排祭告祖宗,恢复身份,册封帝姬之位。 结果不到一炷香时间,韦太后进宫了。 赵构还没说话,母亲就劈头一句:“你怎么这般糊涂,她已经死了!”那女人声称是柔福,可柔福已葬于北地,她怎么活着回来?韦太后神色冷厉,当即建议赵构:“此女惑众,诛之。” 赵构没回话,只是坐着出神。 第二天,朝廷没有召见那位自称帝姬的女人。第三天清晨,她被押入刑房,问斩。 宫中没人敢提。问为什么这么快下令,礼部没人答得上来。 刑部呈文也只有六个字:“奉旨问斩,毕。”没有理由,没有审问,没有记录。 连尸体都没找地方埋,只说葬于北山狱旁乱坟地。 当晚临安下了一场大雨。 百姓说,皇宫的灯一夜未灭。 也有人说,刑场刽子手下刀前迟疑了三次,因为那女犯直视刀锋,一声不吭。 刽子手后来告诉狱卒:“她死时不像普通人,像是等着这一刀。” 韦太后回宫当天就说得很清楚:“这人要是活着,她的身世就比皇上更正。” 一句话点醒赵构。赵构自己是赵佶第九子,不在太子册中,是金人乱局中幸存者。 朝中许多文人至今心有疑问,当年太子赵桓被俘,谁才是真正的继统者? 柔福帝姬若真归来,她是嫡出,是亲公主,比赵构出身更尊,北地逃归,更有受难背景。 一旦让她留下,百姓叫她一声“天潢贵胄”,都说得过去。 而朝中有岳家军残部,有旧臣,有宋徽宗旧党,难保不会有人推她为“宗女监国”或“血统归统”的象征。 一旦被利用,朝廷内外格局必乱,甚至北伐派会再次抬头。 那是赵构最怕的事。他刚刚杀掉岳飞,平息主战派情绪,怎么可能再给他们一个“徽宗亲女”的借口? 杀她,是必须的。 问题是,她是不是真的是柔福帝姬,没人敢保证。 若真,那就是兄妹相残,母命弑妹。 若假,那只是一个逃难女子被当作棋子,命断皇权底下。 赵构心里清楚得很,但他宁愿杀错一个,也不能留下变数。 整个临安皇宫,几天内恢复如常。 韦太后没再提过“那女人”的事,宫人奉茶时,见她嘴角带笑。赵构后来在内殿小祠里,曾独自焚香三天,没人知道他烧的是什么。 再之后,朝中立碑修史,柔福帝姬名字未出,赵佶所生诸女仅留数人记载,柔福之名被涂抹无痕。 只有在御史旧档里,有一页夹缝记录:绍兴十二年,春,宫门有女子自称柔福帝姬,三日后问斩,未赐名。 宫中老人说,那女子死后,衣襟内藏一枚玉佩,上有“依盈”二字。 没人追问,也没人解释。所有人都知道,在那个年代,真相值不了命一条。

0 阅读:0
历史透视眼

历史透视眼

洞察古今,剖析历史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