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上将正式承认:我向中国保证过,一旦要爆发战争,我会发出警报 马克·米利不是那种只会坐在办公室里看报告的将军。他1958年出生在马萨诸塞州,年轻时在普林斯顿大学拿下政治学学士学位,后来又在哥伦比亚大学和海军战争学院深造,搞定了国际关系和战略研究的双硕士。他的军旅生涯像一部好莱坞战争片,从空降兵到特种部队指挥官,巴拿马、伊拉克、阿富汗,哪儿有仗他就往哪儿冲。2015年,他当上陆军参谋长,搞了场自1973年以来最大的陆军改革,建了个“未来司令部”来应对新型战争。2019年,特朗普点名他做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五角大楼夸他是“有远见的实干家”。可谁也没想到,他最大的“实干”竟是在2020年那场选举风暴里,悄悄拨通了中国军方的电话。这事一曝光,彻底把美国政坛搅了个天翻地覆。 2020年10月30日,美国大选前夕,国内乱成一团,抗议、游行、阴谋论满天飞。米利作为参联会主席,坐在五角大楼的指挥中心,盯着全球军事情报。中国的南海舰队频频调动,美国的航母群也在附近晃悠,双方擦枪走火的风险直线上升。米利担心特朗普在选举压力下做出极端决定,比如突然对华采取军事行动。他通过安全渠道联系上中国军方高层李作成,明确表示美国没打算主动开战,如果有任何风吹草动,他会提前知会。这通电话不是单方面的承诺,而是两国军方高层的沟通机制,目的是避免误判。米利不是要泄密,而是想让双方都冷静下来,免得局势失控。 2021年1月8日,国会山骚乱刚过去两天,美国的混乱让全球都看傻了眼。国会大楼的照片满世界传播,破窗、烟雾弹、愤怒的人群,让人怀疑美国到底还稳不稳。中国的军事情报部门高度紧张,担心美国会借机对外转移矛盾。米利再次拨通李作成的电话,重申美国内部虽然乱,但对外军事行动有严格流程,不会出现突然袭击。他再次提到,如果有任何异常情况,他会提前沟通。这两次通话,后来被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罗伯特·科斯塔在《危险》一书中披露,瞬间点燃了美国政坛的火药桶。米利的行为被一些人视为越权,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在用军方渠道稳住全球局势。 消息公开后,2021年9月的参议院听证会成了焦点。米利穿着满是勋章的军装,坐在证人席上,面对议员们的连番质询。他一口咬定自己的行为是职责范围内的事,强调他联系中国是为了防止战略误判,不是要泄露机密。共和党议员怒斥他“背叛国家”,特朗普更是在集会上公开点名,骂他是“蠢货”,甚至暗示他该被判死刑。米利不为所动,坚称自己的首要任务是避免中美滑向战争。国防部长埃斯珀和其他高官也证实,米利的通话经过内部协调,不是擅自行动。这场风波让人们开始思考,军方在政治危机中到底该扮演什么角色?当领导人可能失控时,谁来按下暂停键? 争议没那么容易平息。米利的举动让一部分人觉得他是稳定局势的英雄,另一些人则认为他破坏了文官统帅军队的原则。2021年底,国会内部展开激烈争论,一些议员要求调查米利是否违反法律,但最终没有实质性指控。米利继续履行职责,直到2023年9月卸任参联会主席。他的继任者查尔斯·布朗在2025年的阿斯彭安全论坛上,谈到台海问题时也用了类似的谨慎口吻,说美军有能力应对,但代价会“惨不忍睹”。这让人想起米利当年的策略——用模糊的表态来传递冷静信号。米利的行为虽然引发争议,但也让中美军方重新重视沟通渠道,部分军事热线在2024年得以恢复。 米利卸任后,2023年10月在弗吉尼亚的联合基地举行了低调的交接仪式。查尔斯·布朗接过参联会主席的指挥棒,米利正式告别军旅生涯。2025年1月,特朗普第二次上台后,米利的待遇被迅速取消,安全许可和安保细节被撤销,国防部长在电视上公开批评他“破坏指挥链”。米利没有公开回应,而是转而投身学术界,在乔治城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偶尔在课堂上分享他的战略经验。他还加入了摩根大通的顾问团队,搬到纽约,开始了新生活。他的故事让人不禁思考,当国家站在十字路口,军方高层的选择会如何影响世界?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中美若真擦枪走火,美国咬定中国绝不能打击本
【147评论】【8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