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宦官鱼朝恩屡屡为难郭子仪,郭子仪总是忍让。时间一长,鱼朝恩反而不好意思了,一次

桃花笺上赋相思 2025-07-24 00:03:03

大宦官鱼朝恩屡屡为难郭子仪,郭子仪总是忍让。时间一长,鱼朝恩反而不好意思了,一次宴请郭子仪,席间痛哭流涕,说再也不会与郭子仪为敌。 鱼朝恩,唐代宗时期权势最大的宦官,手握京城最精锐的部队——神策军。 而郭子仪,是一手平定安史之乱、被誉为“再造大唐”的天下兵马副元帅。 一个内廷掌权,一个外朝功高,两人势同水火。 鱼朝恩嫉妒郭子仪的盖世军功,更害怕他那足以撼动朝堂的巨大声望。他不仅屡次在皇帝面前进谗言,甚至还做出指使手下、挖掘郭家祖坟这种不共戴天的事情。 面对这一切,郭子仪都以一种近乎于“圣人”的姿态,选择了隐忍和退让。他越是如此,鱼朝恩就越是觉得深不可测,心中既有愧疚,更有恐惧。 终于有一天,鱼朝恩决定,要亲自试一试郭子仪的底。他设下家宴,派人将请柬,送到了郭子仪的府上。 这封请柬,在旁人看来,无异于一张催命符。 宰相元载,是当时的朝中重臣,素来与鱼朝恩不和,他悄悄派人给郭子仪送信。 信上说:“鱼朝恩此番宴请,包藏祸心,万万不可前去,以免遭遇不测!” 郭子仪的儿子和部将们,更是炸开了锅。 他们将郭子仪团团围住,恳求他要么拒绝赴宴,要么就让他们带领三百精兵,将鱼府团团围住,以防不测。 但郭子仪只是平静地看完了信,又听完了众人的劝说,然后摆了摆手。 郭子仪平静地说:“不必了。我与鱼朝恩,皆是为朝廷效力。他即便再不堪,也断不至于在自己家中,公然加害于我。如果他真有此心,你们三百人又能济得何事?反而给了他口实。” 说完,他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只带了十几个手无寸铁的家僮,坐上轿子,坦然地前往了鱼府。 鱼朝恩早已在门口等候,看见郭子仪的轿子后面,只跟了寥寥数人,脸上露出了惊讶和困惑的神情。 他将郭子仪迎入府中,宴席之上,只有他们二人。鱼朝恩端起酒杯,试探地开了口。 鱼朝恩问道:“郭令公,我听说您在军中,号令如山,将士随行,寸步不离。今天到我这儿来,怎么随从带得这么少啊?” 这个问题,暗藏机锋。郭子仪若是回答得稍有不慎,便会陷入被动。 郭子仪闻言,只是淡淡一笑。他放下酒杯,看着鱼朝恩的眼睛,将听到的外面的风言风语和部下请求带兵护卫的事情,原原本本地,一五一十地全都说了出来。 他说完,整个大厅,静得落针可闻。 鱼朝恩听着,脸色由红变白,再由白变青。他没想到,郭子仪竟会将所有人的猜忌和自己的处境,如此坦诚地、毫无保留地摆在桌面上。这种光明磊落,瞬间击溃了他所有的心理防线。 他怔怔地看着郭子仪许久,眼眶渐渐红了。这个平日里飞扬跋扈、权倾朝野的大宦官,突然手捂着脸,像个孩子一样,失声痛哭起来。 鱼朝恩哽咽着说:“郭令公,若非您是这样胸怀坦荡的长者,这天底下,又有谁听了这些话,还能不对我起疑心呢?” 此后,鱼朝恩再也没有找过郭子仪的麻烦,还屡屡在唐代宗面前说郭子仪的好话,这倒是让唐代宗一时间没转过弯来。 郭子仪用自己的胸怀,化解了一段恩怨,也让自己在外征战之际省去了不少麻烦。 不过,鱼朝恩在朝堂内外得罪了不少人,比如时任宰相的元载。 元载不像郭子仪那般功勋卓著,所以,他选择用鱼朝恩的方式,来对付鱼朝恩。 时间来到了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元载觉得时机成熟了。他秘密进宫,向唐代宗密奏,历数鱼朝恩结党营私、权势过大,已成朝廷心腹大患。 唐代宗疲惫地说:“此人羽翼已成,如何能轻易除掉?” 元载回答道:“陛下放心,臣已用重金,收买了他最信任的心腹,周皓与皇甫温二人。只待陛下一声令下。” 三月,寒食节。皇宫之内,大宴群臣。鱼朝恩作为神策军统帅,自然是座上宾。 宴会之上,他与往常一样,谈笑风生,丝毫没有察觉到身边的危险。 宴会结束,众人散去。当鱼朝恩准备离宫回家时,有太监拦住了他。 太监恭敬地说:“陛下请您留一下,说有要事商议。” 鱼朝恩不疑有他,转身便跟着太监,走进了另一座偏殿。 一进大殿,他才发现,皇帝正端坐在上,脸色铁青,而殿内站着的,正是元载和他最信任的部将周皓。 鱼朝恩心中咯噔一下,暗道不妙。 唐代宗见他进来,猛地一拍桌案,厉声呵斥:“鱼朝恩!你结党营私,图谋不轨,可知罪否!” 鱼朝恩当即跪倒,还想为自己辩解。可这一次,再也没有人听他说话。元载使了一个眼色,一直站在鱼朝恩身后的周皓,立刻和左右的武士们一拥而上,将他死死擒住! 当晚,四十九岁的鱼朝恩,被一根白绫,活活绞死在了皇宫深院之内。 消息传到郭子仪府中,他只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没有说一句话。#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0 阅读:0
桃花笺上赋相思

桃花笺上赋相思

得一玫瑰弃满山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