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华人博主称这轮全球通胀,只有中国把物价压下来了!这几年全球都陷入大通胀,物价上涨很快,工资却不动,所以生活成本越来越高,而中国却相反,物价不仅没有通胀,还在下降了,基本的生活物资便宜到离谱,全世界只有中国一家做到了。 2022年以后,美国、欧洲这些地方的物价指数一度窜到8%到10%,远超央行定下的2%目标,能源危机、供应链断裂,再加上俄乌冲突推高了粮食和原油价格,普通人的日子过得是真不容易。 发展中国家也好不到哪去,货币贬值、进口商品涨价,生活成本直接翻倍,工资呢?压根跟不上物价的脚步,买东西的实际能力直线下降,生活压力像座大山压在每个人身上。 中国情况完全不一样,2023年,中国的物价指数甚至一度滑到负数,2024年全年平均通胀率只有0.2%,比全球平均水平低得不是一星半点。 到2025年6月物价指数只涨了0.1%,核心物价也才0.5%,像猪肉、蔬菜、衣服这些日常必需品,价格要么稳得像石头,要么还稍微降了点。 2023年8月,食品价格同比跌了1.7%,猪肉更是因为供应多,直接便宜了17%,这意味着一斤猪肉可能比前两年省了好几块钱,普通家庭的餐桌开支硬是没怎么涨。 中国为什么能在这场全球通胀风暴里稳住?说白了,靠的是精准的政策和独特的经济底子。 疫情后很多国家直接撒钱刺激消费,结果物价被推得更高,中国没这么干而是把重点放在稳供应链、稳生产上。 2023年,全球因为供应链问题和地缘冲突,商品价格跟坐火箭似的往上涨,中国却靠强大的制造业和物流,快速恢复生产把外部冲击挡在门外。 中国的产业竞争也帮了大忙,像钢铁、电动车、电池这些领域,产能多到有点过剩,企业为了抢市场只能打价格战,东西自然就便宜了,这不仅让国内物价压得住,还通过出口让其他国家也沾了光。 2023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东西价格降了4.1%,欧洲那边甚至降了15%,这在一定程度上帮他们缓解了通胀压力。 2024年,央行通过降准和定向支持放了点水,但没搞大水漫灌,货币没多到推高物价,财政上专项债券和基建投资稳住了经济,但没直接刺激消费,这种逆周期操作,让中国在全球通胀高烧的时候,不仅没被输入性通胀传染,还实现了轻微通缩。 对普通人来说这低物价可是实打实的好处,超市里米面粮油、蔬菜水果价格稳,日常花销不至于让人心慌。 2023年,猪肉、蔬菜这些东西价格低到让很多人觉得“买菜不用算计了”,租房市场也还行,房地产调整让租金没怎么涨,对租房族来说省了一笔。 衣服、交通这些日常开支,也因为市场竞争激烈,价格硬是没抬起来,跟欧美国家食品价格动不动涨10%-20%比,中国人这生活成本真是低得有点夸张。 这低物价还让收入更“值钱”,就算中国工资不是全球最高,但低生活成本让钱花得更远,比如,一个月入5000元的城市家庭,在中国的生活开支可能比欧美同等收入的家庭少一大截,这种“低成本生活”让中国人在全球经济动荡中多了份安全感。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田静今天说,自己最大的问题就是解释的太晚了!田静今天下午直播卖货,田静说,自
【5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