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事情坏就坏在国际奥委会自身;当年的中国举办奥运会,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反

冰枫看历史 2025-07-23 16:30:09

[月亮]事情坏就坏在国际奥委会自身;当年的中国举办奥运会,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反复来中挑毛病,让中国人身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不理他们对我们来说是最正确的选择。 信源:新京报——考文垂让奥林匹克未来有更多可能性 对于中国人来说,奥林匹克这桩全球盛事,从来不只关乎体育。它更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一个国家从积贫积弱到重新站上世界舞台中央的艰辛、坚韧与辉煌。从最初被拒之门外,到后来以“无与伦比”的姿态惊艳世界,再到如今面对国际奥委会隐含的“求助”时,内心那份出人意料的冷静与清醒。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有声音感慨“别好了伤疤忘了疼”,这背后又藏着多少故事与抉择? 回顾中国与奥林匹克的初次交集,满是心酸与无奈。1952 年,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便收到第 15 届赫尔辛基奥运会邀请,可邀请电报直到开幕前一天才送达北京。芬兰路途遥远,此时已经时间紧迫,但周恩来总理果断拍板:“去!” 代表团 40 人星夜兼程,7 月 29 日抵达赫尔辛基时,多数赛事已结束。仅有游泳选手吴传玉赶上 100 米仰泳预赛,尽管奥运五环旗虽为中国升起,可被刻意耽搁、轻慢对待的感受,深深刻在那一代人心中 。 但是谁能想到,在1956年墨尔本举办奥运会时,国际奥委会在布伦戴奇操弄下纳入台湾所谓 “代表团”,制造 “两个中国”。中国奥委会当即退出抗议,1958 年正式与国际奥委会断交,隔绝二十余年,中国体育只能独自耕耘。直到1979年国际奥委会名古屋会议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奥委会为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组织,台湾以 “中国台北奥委会” 名义参赛。几十年波折,源于国际奥委会部分人士的错误立场,消耗了情谊与信任。 不过,历史的委屈并未压垮这个民族,反而化作了破茧成蝶的惊人力量。这股力量,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得到了极致的释放。 那届奥运会筹备艰辛令人记忆犹新。国际奥委会严苛审视每处细节,不过中国并没有退缩,将压力化为完善动力。不仅场馆团队夜以继日建成了既达到了严苛标准又融传统艺术,成为了不朽地标的“鸟巢”;而且志愿者也夜以继日地演练,力求在每一个环节都达到完美。这背后,是整个国家拧成一股绳的决心。人们深知,这不只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一次向世界证明自己的机会。 最终,2008年北京奥运会用事实给出了答案。开幕式上,独特的文化文明与现代科技的融合,震撼了全球;赛场内外,一流的设施、周到的服务和公平的环境,赢得了运动员和国际社会的一致赞誉。让那些曾经鸡蛋里挑骨头的委员们纷纷刮目相看。这场盛会,不仅证明了中国有能力办好任何世界级大赛,更重要的是,它用无可辩驳的实力,赢回了尊严与认可。 然而,风水轮流转。如今的奥运会,因为巨大的资金投入和压力,已经让许多城市望而却步了。申办热情遇冷,国际奥委会的日子也不太好过。这时候,一些目光又投向了中国,希望这个曾经创造奇迹的国家能再次“出山救驾”。中国的办赛能力,从奥运会到青奥会,早已得到反复验证。但也正因如此,中国似乎没有必要再去扮演那个“救火队员”的角色。自己的实力与贡献,不应该被如此“实用主义”地看待。 于是在那届奥运会后,风水轮流转。如今奥运会因为成本高、压力大,成了许多城市的 “烫手山芋”,申办的遇冷让国际奥委会处境不佳,于是又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不过如今中国的办赛能力经过奥运、青奥会反复验证,自身实力与贡献不应被如此“实用主义”看待。 此时,办不办下届奥运已经并不是关键了。这一路上中国历经了被动卷入、愤而退出、主动承办、理性审视,中国与奥林匹克的关系已入新阶段。这份承载半个多世纪国家记忆的关系,关乎体育更远超体育。中国该以怎样的姿态书写奥林匹克新篇章?答案比任何金牌都值得深思。

0 阅读:14
冰枫看历史

冰枫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