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下得去嘴!”浙江宁波,41岁女子长期头痛后选择就医,结果被诊断出感染寄生虫“裂头蚴”,原来女子宠物店上班期间,总喜欢和狗狗亲吻,虽然每回都会洗手,但最终还是被感染了!网友:给热爱宠物的人上了一课!
李女士41岁,在宁波一家宠物店做店员已有两年。她从小就喜欢小动物,尤其是狗,对待狗狗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宠溺。
平时除了负责洗护、喂食,她还会时不时和狗狗亲密互动。有时候狗狗会舔她的手、脸,而她也不避讳,甚至出于“亲昵”和“爱”,会主动亲吻狗狗的嘴巴,称之为“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
她自认为自己对卫生很讲究,每次接触完狗狗都会洗手,甚至会用消毒液清洁。
她忽略了一个关键:狗狗口腔中的病原体,在亲吻过程中可能通过唾液或皮肤细微破损进入体内——特别是裂头蚴这种复杂的寄生虫,并不是靠洗手就能完全预防。
最初,李女士只是觉得偶尔头晕,时不时伴随轻微恶心。她以为是睡眠不足或压力太大,并没有在意。但慢慢地,她的症状变得越来越严重。
头痛像一把锤子敲在脑壳上,吃止痛药也无济于事;她开始视物模糊,看手机要凑得很近,晚上甚至出现了幻视;有时还会莫名恶心呕吐。
一连串的异常让她开始害怕了。她来到当地三甲医院神经内科挂号,医生建议她进行脑部核磁共振检查。
核磁共振的片子出来后,医生惊讶地发现她的脑部存在异常影像,有一个类似虫体的小条状异物在缓慢移动。
为了进一步确诊,她做了脑脊液检查和血清寄生虫抗体筛查,最终确诊为裂头蚴病,也就是人感染裂头蚴幼虫,导致脑部寄生虫病。
医生介绍,裂头蚴是一种寄生虫幼虫,常见于蛇、青蛙、猫狗等体内。
在宠物狗体内,这种寄生虫可能通过舔舐、唾液排出,如果人类不小心将虫卵或虫体带入口鼻,便可能发生感染。
而一旦进入体内,裂头蚴可在人体组织中“游走”,最严重的会进入脑部,形成“脑裂头蚴病”,后果非常危险,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由于裂头蚴已入脑,单纯服用药物无法彻底杀死。医生决定为李女士实施开颅手术,将虫体取出。
术中发现,那条约4厘米长、白色半透明的裂头蚴正缓缓蠕动,附着在她的脑膜与脑组织之间,若再晚一步,可能会导致脑部出血或神经系统严重损伤,甚至癫痫、失明或瘫痪。
手术成功后,李女士仍需长期服用抗寄生虫药物,并接受定期复查。她的视力和头痛状况在逐步恢复中,但医生提醒,她的中枢神经系统已经受过创伤,部分后遗症恐怕难以完全恢复。
李女士回忆这段经历时,忍不住落泪:“我是真的太爱它们了,可是我没想到会因此差点丢命。以后,我绝不会再对宠物‘太亲密’了……”
医生表示,随着宠物数量的增加,因宠物导致的人体感染寄生虫的病例并不罕见。
例如,弓形虫、蛔虫、钩虫、裂头蚴等,都可能通过宠物传播,感染到人类。尤其是裂头蚴,一旦进入脑部或眼部,后果极其严重。
一些网友看后表示震惊:“原来亲狗狗还有这么大的风险,以后真得注意了!”也有网友直言:“这都下得去嘴?我劝她看看狗吃过什么再亲。”
还有宠物店从业者留言:“我们也习惯跟狗狗亲近了,今天算是真正被教育到了。”
裂头蚴是曼氏裂头蚴的幼虫,是一种典型的“游走型”寄生虫。它可以在人体的皮下、眼球、甚至脑部游走,产生严重炎症反应,造成组织损伤。主要传播途径为:
食用未煮熟的蛇、蛙等中间宿主肉类;
饮用被污染的水源;
与感染动物亲密接触,尤其是舔舐与口鼻亲吻。
预防措施包括:不吃生冷野味、宠物定期驱虫、不与宠物过度亲密接触、注意手部卫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