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句需完全保留,后续内容请使用近义词进行改写,整体框架保持原结构,采用日常口语表达方式呈现,确保行文逻辑顺畅,避免冗余表述和总结性语句,最终结尾处务必添加「感谢观看」作为收尾。
拉夫罗夫的表情不难看出:俄罗斯真怒了!
你破坏我海底的北溪燃气管道,我忍了;你扣押我的海外资产,我又忍了,现在特朗普居然搞了个“50天倒计时”,拉夫罗夫直接正面回应!
7月15日,拉夫罗夫对特朗普提出的“最后通牒”进行了回应,他表示,俄罗斯之前遇到的“最后通牒”可不少,50天根本不算什么,就算再翻一倍,俄罗斯也不会退缩,现在这个根本不算啥。
其实美方设定的这个时间限制,效果不大,说白了,俄乌冲突不是美国一句话就能随便停下来的,虽然泽连斯基背后有不少支持者,但这片战场也可以看作是欧美国家的试验场。
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当天明确表示,任何针对俄罗斯设置条件或发出最后通牒的行为都是不能接受的,并强调如果外交手段走不通,俄方将继续推进特别军事行动。
这态度也呼应了拉夫罗夫此前对西方“战略底线”的警告,也就是俄罗斯的核心利益绝不会让步。
特朗普的“50天停火通牒”还带上了经济威胁——如果没谈拢,美国将对俄罗斯征收100%关税,并对购买俄石油的国家加征次级关税。
俄方对此表示“莫名其妙”,指出目前乌克兰没有参与谈判才是关键问题,而美方却没有督促基辅做出回应。
俄高层展现出一致强硬的态度。
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称俄罗斯“完全不在意”这个通牒,认为这是“做样子”;国家杜马国际委员会主席斯卢茨基更直言,特朗普应该“去教训泽连斯基,而不是威胁俄罗斯”。
这说明俄罗斯把美方的举动看作是一种政治表演,拒绝被牵着鼻子走。
同一天,乌克兰议会第16次延长了战时状态90天(到11月5日),并批准暂时退出《渥太华禁雷公约》,理由是由于俄罗斯不是缔约国,导致“不公平的局面”。
此举显示出乌方备战的决心,也与俄罗斯指责“西方推动冲突拖延以消耗俄罗斯”形成了互证。
拉夫罗夫7月7日曾提出新的停火条件:允许乌克兰保留一定的军事力量,但要求乌克兰宪法中保障俄语居民的权利以及保持中立地位。
这个“让步”其实是一种策略性的分化——利用欧洲能源价格上涨和援助乌克兰带来的疲态(欧盟已经投入超过800亿欧元),试图让法德等国施压基辅让步。
,俄方在核心问题上丝毫没有松动:坚持乌克兰必须承认“新领土现实”(即克里米亚和乌东四个地区归俄罗斯控制),并且中立化要写入宪法。
乌克兰恢复1991年边界的诉求与之完全对立,因此和谈短期内很难取得进展。
观点:特朗普的“最后通牒”本质上是一种单方面施压的政治秀,既忽视了俄乌矛盾的深层次原因(北约东扩、俄裔权益问题),也回避了乌克兰本身在谈判中的责任。
俄罗斯用战略耐心化解短期压力,同时利用西方内部的分歧扩大战场优势,但如果一直把“承认占领”当作和谈的前提,和平恐怕永远遥不可及。